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6章 錯攻緬甸敗而後和(6)(2/3)

作者:周遠廉字數:7952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24

    打下木邦的緬軍回追明端,與前尾追清兵之緬軍會合,眾達數萬。緬軍緊逼,起初,還距清兵營十餘裏紮營,及至鄰近大山土司的蠻化時,知清軍饑疲,當清軍於山嶺立營時,緬軍即紮寨於山半。明瑞告訴眾將說:“賊輕我甚矣,若不決一死戰,益將肆毒於我,無噍類矣。”因其已熟悉清軍號令,每日早晨三次吹螺後即出發,緬兵亦起而尾追,明瑞遂密遣兵士盡伏於箐中,然後吹螺三遍,緬軍以清兵已行,“爭蟻附而上”,明瑞一聲令下,清軍“萬眾突出,槍炮聲如雷”,緬軍出於意外,“遽不及戰”,急忙撤退,傷亡四千餘人,從此每夜屯營於二十餘裏以外,不敢近屯。

    乾隆帝對明瑞的乘勝統軍深入,既感到高興,又有些擔心,怕其有失,就在三十二年正月初二獎賞蠻結大捷有功人員的當日,他便諭令坐守旱塔的北路統帥參讚大臣額勒登額,立即“舍老官屯”不攻,“帶兵探聽明瑞一路,接應前進”,“與明瑞合軍會同進剿”。過了六天,正月初八日,他得知明瑞已至宋賽離阿瓦不遠時,諭軍機大臣傳諭明瑞,在宋賽等處擇一適當地點,“聯絡結營,再籌兵餉”。此諭剛下,同日收到駐守木邦的參讚大臣珠魯訥的奏折,言及緬兵遠遁,明瑞在宋賽等待額勒登額之兵,他立即再諭額勒登額報告何時由旱塔起程,前往接應,現已到達何地?並嚴厲警告其人說:“若再觀望周章,不以接應明瑞大軍為事,伊試自思,能當此重咎乎?”《清高宗實錄》卷802,頁11、18、19、25、26、27、28.第二天,正月十九日,鄂寧奏錫箔為緬軍奪占,因該處為將軍明瑞文報往來之路,“急須克日奪回”,已劄商額勒登額,讓其分兵數千,“星即接應木邦”,並飛谘貴州調兵二千名備用。乾隆帝同意其議,並諭軍機大臣:“此時惟以妥協辦理,速得明瑞大軍消息為最。”③《清高宗實錄》卷803,頁11,22.

    正月二十六日,因鄂寧奏明瑞於十二月二十四日帶兵往猛密去,乾隆帝甚為憂慮,即諭軍機大臣:“明瑞懸軍深入,接應最為緊要”,譚五格在旱塔,距猛密近,令譚派巴圖魯侍衛數員,領勇銳兵丁數百名,“間道往猛密一帶,迅速接應”。③此諭才下,警報又來,就在這一天,鄂寧奏革職同知陳元震、知府郭鵬衝從木邦潰逃。乾隆帝大怒,令將二人拿問,淩遲處死,查封其任所貲財,並於當日下諭,解馬一萬匹赴滇,調北京滿兵六千、索倫兵一千備用。過了幾天,鄂寧奏稱七次檄調額勒登額往救木邦,皆不應援,致木邦失陷。乾隆帝異常惱怒,諭將額勒登額及譚五格革職拿解來京治罪,並派協辦大學士、公阿裏袞為參讚大臣,調吉林兵一千名、福建水師三千名備用,又遣荊州滿兵二千五百名、成都滿兵一千五百名“迅往永昌”。他並傳諭明瑞撤退,“整兵衝出”。《清高宗實錄》卷803,頁25、26、27,卷804,頁16―19、41,卷805,頁26.然而,遠水難救近火,正當他心急如焚、坐臥不安、廣調兵馬往援的時候,清軍已經慘敗。

    明瑞於蠻化駐五日,遭緬軍扼於前方,攻不能拔,幸好有一波龍人導引間道,始繞過緬兵,至波龍老廠,當日之數萬廠丁,已因宮裏雁被清處斬和遭緬兵衝殺而散亡殆盡。二月初七日明瑞行至猛臘,緬兵四五萬擋住去路,無法前進。明瑞於山頂紮營七座,緬兵四麵包圍。此時額勒登額因迭奉嚴諭和巡撫鄂寧飛檄,已進駐宛頂,離明瑞僅二百餘裏,卻按兵不動,不往救援。明瑞率領彈盡糧空的傷疲清兵拚命廝殺,堅持到二月初十日,明瑞命令全軍乘夜向緬兵衝擊,突圍至宛頂,自率諸領隊大臣及巴圖魯侍衛數十人,領親兵數百斷後,“及晨,血戰萬賊中,無不以一當百。”不久,紮拉豐阿陣亡,巴圖魯侍衛皆散,觀音保自盡。明瑞身負數傷,竭力疾行二十餘裏,至小猛育,“氣僅屬”,乃從容下馬,手截辮發,授家人使歸報,自縊於樹下,家人以木葉掩其屍而去。由於明瑞等人的舍身死戰,掩護了突圍兵士,總兵哈國興、長清及副、參、遊、守、滿漢兵丁甚多,突出重圍,於二月十三日抵達宛頂。乾隆帝發動的第二次征緬戰爭,就這樣以清軍慘敗而結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