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1章 抵禦外侵安定西藏(4)(2/5)

作者:周遠廉字數:21948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35

    從乾隆五十七年停兵議和修貢以後,廓爾喀國王遣使五年一貢,雙方關係密切融洽,貿易發達,友好往來,邊境安寧。

    第四節曼殊師利大皇帝直轄西藏。

    一、創立“金奔巴瓶”削弱噶布倫權勢。

    乾隆帝在用兵廓爾喀之時,就在仔細思考變起之因和將來安藏之法。他嚴厲懲治貽誤軍機釀成大禍的滿漢大臣與西藏地方僧俗官員。他革駐藏大臣保泰、雅滿泰職,於前藏枷號示眾,幾次重責四十板,又改保泰名為俘習渾,清語為賤役,將巴忠之子授官者盡行革退,著在護軍拜唐阿上行走。他又革四川總督鄂輝職,將其於前藏枷號示眾,乾隆五十八年才赦還京師,授拜唐阿。唆使廓爾喀入侵後藏的六世班禪之弟紅教喇嘛沙瑪爾巴,雖已病亡,但罪過太大,帝命將其貲產抄沒,其在藏內羊八開地方之廟,給予辦糧濟軍有功的濟隴呼圖克圖,其家貲財估價變賣銀六萬四千餘兩,招人開墾地畝,耕種青稞,其各處莊田,每年應收租銀七千一百餘兩,俱賞給達賴,為每年如繃、甲繃及“番兵”等應得口糧養贍之用。仲巴呼圖克圖,當廓爾喀兵入侵紮什倫布時,“倡率眾人逃避”,本應正法,乾隆帝念其係六世班禪之兄,諭令解送來京,住於六世班禪曾居住的德壽寺內,不許返藏。孜仲喇嘛羅布藏丹巴在吉祥天母像前假托占詞,妄稱不可與廓爾喀兵打仗,致紮什倫布喇嘛藏民“皆無固誌,相率散去”,釀成大禍,乾隆帝諭令將其“剝黃處決”。

    乾隆帝努力探討變亂產生的原因和保證西藏安寧之法。他聯係康雍時期的曆史,結合乾隆五十七年內的實際情況,反複思考,終於找到症結所在,這就是噶布倫專權,駐藏大臣虛有其名,必須徹底改變這種狀況,使駐藏欽差大臣牢固掌握西藏軍政大權,不許噶布倫專擅。

    他主要從三個方麵來解決這一難題。首先是斥責噶布倫專權橫行,滋生事端,禍害藏地,剝奪其權,使其成為駐藏大臣的屬下官員。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他下諭給軍機大臣說:

    “……(羅布藏丹巴妄托占詞搖惑眾心)羅卜藏策登等遂起意講和,即擅自差人前往賊營講說,可見藏內諸事俱係伊等主持。而鄂輝於辦理羅卜藏丹巴一事,既令噶布倫眼看處決,又將羅卜藏策登等四人,交噶布倫羈禁,是鄂輝辦理藏務,無事不商之噶布倫,殊屬非是。衛藏一切事務,自康熙、雍正年間,大率由達賴喇嘛與噶布倫商同辦理,不複關白駐藏大臣,相沿已非一日。達賴喇嘛係清修梵行,惟知葆真養性離塵出世之人,豈複經理俗務,自必委之於噶布倫。而噶布倫等遂爾從中舞弊,諸事並不令駐藏大臣與聞,又滋生事端,始行稟白,籲求大臣為之經理,迨至事過,仍複諸事擅行,以致屢次滋釁,成何事體!即如上次賊匪滋事一案,係噶布倫索諾木旺紮勒起釁,此次又係噶布倫丹津巴珠爾在彼播煽生事,此即噶布倫不可用之明驗。乃鄂輝現在辦理藏務,仍事事令噶布倫幹預,積習相沿,不可不大為整頓。向來駐藏大臣,往往以在藏駐紮,視為苦差,諸事因循,惟思年期屆滿,幸免無事,即可更換進京,今經此番大加懲創之後,自應另立章程,申明約束,豈可複循舊習。嗣後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遇有應辦事件,當一一商同辦理,噶布倫等與在藏章京會辦,不得稍有專擅。……著福康安於抵藏後,將此詳細告知達賴喇嘛及各呼圖克圖大喇嘛等,鹹諭此意,嗣後即遵照辦理,以期永綏衛藏。”

    這道諭旨講明了四個問題。其一,噶布倫專權。諭旨列舉典型事例,說明了西藏軍政事務實際上俱由噶布倫主持,諸事並不“關白駐藏大臣”,“不令駐藏大臣與聞”。其二,不許噶布倫掌權擅行。噶布倫營私舞弊,滋生事端,此次五十三年、五十六年廓爾喀兵的兩次入侵,皆與噶布倫“起釁”有關,“此即噶布倫不可用之明驗”,因此,不能讓其專權。其三,噶布倫專擅的條件。噶布倫之所以能把持藏務,專權橫行,有其曆史條件和客觀因素。一為達賴係“葆真養性離塵出世之人”,不會經理俗務,諸事自然委付噶布倫辦理,他們便借此上下其手,事事擅行;二為駐藏大臣視此重任為苦差,因循苟且,惟思三年期滿平安無事,即可更換返京,從而聽任噶布倫把持專斷。其四,革弊定製。從今以後,遇有應辦之事,駐藏大臣與達賴一一商同辦理,噶布倫與駐藏章京會辦,不得稍有專擅。

    過了四個多月,五十七年閏四月二十四日,乾隆帝下諭,對上述方針又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他指出,以往的駐藏大臣,不諳大體,往往以會見達賴時,瞻禮致敬,“因而過於謙遜”,“即與所屬無異”,一切辦事與噶布倫等“視如平行”,授人以柄,“致為伊等所輕”,諸事專擅,並不關白駐藏大臣,相習成風,已非一日,從今以後,鄂輝、和琳“均係欽差大臣,除拜佛瞻禮之外,其辦事原應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平等,至噶布倫等,即係屬員,諸事自須稟明欽差辦理,如伊犁將軍之統轄伊犁,喀什噶爾參讚之統轄回疆,方足以符體製而肅綱紀”。鄂輝、和琳應乘此時機,加意整飭,力矯從前積習,“應事權歸一,可期撫馭番民,永綏衛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