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3章 盛極漸衰英君病逝(1)(1/4)

作者:周遠廉字數:11550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41

    第一節自詡千古明君佞臣乘虛而入。

    一、《禦製古稀說》。

    乾隆末年奸相和專權亂政,朝事大壞,促進了“康乾盛世”由盛轉衰。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個頗為有趣且更能深刻揭示當時社會進程的重大問題,則尚未得到解答。這個問題就是乾隆帝為什麽要重用和?有的野史作者回答說,和酷肖帝之已死的某位寵妃,是該寵妃的轉世,此說當然難以成立。有的文人說,和因在一次偶然的場合中善於對答,從而博得了皇上的歡心。此說有其道理,但一次回答合旨,並不能使其終生享用,更不能像和這樣位極人臣,勢傾朝野。要知道,乾隆帝不是樂不思蜀的亡國之君阿鬥,也不是諭令以野菜度日的饑民食肉糜的蠢君晉惠帝,而是執政六十三年文治武功兼備的英君,他為什麽會犯此大錯?看來還得從乾隆帝本人找出其奧秘所在,最主要的是分析其晚年的性格、方針及其對待時局的看法與對策。下述的兩篇禦製文章和一道上諭,是解此難題的極好材料。第一篇文章是《禦製古稀說》。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三日,年滿七十高壽的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的澹泊敬誠殿,接受扈從王、公、大臣、官員和蒙古王、公、貝勒、額駙、台吉,以及杜爾伯特汗瑪克蘇爾紮布、土爾扈特汗策淩納木紮勒、烏梁海散秩大臣伊素特、回部郡王霍集斯、金川木坪宣慰司、朝鮮使臣等的慶賀。江蘇學政彭元瑞因恭遇皇上七旬萬壽、禦製古稀天子之寶,撰進頌冊,乾隆帝十分歡喜,對其予以獎賚,並作《禦製古稀說》:

    “餘以今年登七帙,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寶。……古人有言,頌不忘規。茲元瑞之九頌,徒見其頌,而未見其規,在元瑞為得半而失半,然使予觀其頌,洋洋自滿,遂以為誠若此,則不但失半,又且失全,予何肯如是。夫由斯不自滿,歉然若有所不足之意充之,以是為敬天之本,必益凜旦明,毋敢或逾也。以是為法祖之規,必思繼前烈,而慎聰聽也。以是勤民,庶無始終之變耳。以是典學為實學,以是奮武非黷武,以是籌邊非鑿空,以是製作非虛飾。若夫用人行政,旰食宵衣,孰不以是為慎修思永之樞機乎。如是而觀元瑞之九頌,方且益深予臨淵履薄之戒,則其頌也,即規也。

    更思之,三代以上弗論矣,三代以下,為天子而壽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見之近作矣。至乎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雖非大當,可謂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仿佛者。即所謂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為創業之君,禮樂政刑有未遑焉。其餘四帝,予所不足為法,而其時其政,亦豈有若今日哉,是誠古稀而已矣。夫值此古稀者,非上天所賜乎。天賜古稀於予,而予設弗以敬承之,弗勵慎終如始之誌,以竭力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古雲適百裏者半九十,栗栗危懼,誠恐慌而有所隕越,將辜天恩,予又何敢如是。然則元瑞九頌,有裨於予者大焉,故為之說如右。”

    乾隆帝在此文中,將自己的性格、誌向、態度講得非常清楚,姑且略述一二。其一,千古一君。三代以下,年過古稀之天子僅有七人,四君是不足為法的庸碌之輩,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亡金國,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掃平群雄,驅逐元順帝,統一全國,二君皆有建樹,但“禮樂政刑有未遑焉”,言下之意,當然我乾隆帝弘曆是千古之中惟一的年登古稀之英君明主。

    其二,“小康之世”。三代以下數千年,先後出現過許多國家,多次改朝換代,其中雖不無有為之主和強盛之國,但若論“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還算今朝。

    其三,朝政清明。強藩欺主,外患頻仍,權臣當道,外戚擅權,後妃誤國,太監亂政,奸宦竊威,佞臣騙君,等等禍害,曾使多少君主蒙塵,宮闕換色,如今這些皆不存在,烏煙瘴氣一掃而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