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9章 千頭萬緒(1/3)

作者:浙東匹夫字數:7156更新時間:2023-01-19 08:29:26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從顧轍想好了未來硬科研的第一步,要從“可以直接增材製造、免打磨度數的高分子聚合隱形眼鏡材料”走起,

    到他真正開始這方麵的科研,中間至少還有一兩個月的準備工作要做。

    首先,顧轍要花十天半個月時間,把未來進入這個產業所需的研發任務拆分、規劃一下。

    想清楚其中哪些環節是可以他自己搞定的,哪些環節需要委外、跟人合作。

    真正實打實地搞硬科研,絕對不可能像意淫小說裏那樣兩張嘴皮子一碰、說個發明專利出來就水到渠成的。

    最後要產業化落地,絕對需要一大堆的發明專利組合配套。

    顧轍這第一步涉足的產業還算是非常簡單的,但他自己稍微腦補一下,都能拆出七八個核心重要發明、至少十幾個外圍小專利/實用新型。

    比如,用什麽材料來造隱形眼鏡,這種材料的用途本身,就是一個發明專利,屬於“方法專利”。

    材料用途確定了之後,實驗室環節如何製取這種材料?那又是一個大發明。

    實驗室製取完成後,工廠化如何製取,又是一個大發明——而且顧轍僅僅靠目前的腦補,就已經判斷出這個專利他自己做不了。

    現代工業分工太細了,除非腦內帶數據庫的異能人士,否則沒人能全知全能,重生者都做不到。

    到時候隻能是做出前兩個發明後、先申請下來,然後拿著技術去跟圈內大企業談合作。顧轍負責外包的技術支持,由生產企業主導,完成這項發明。

    說不定這一階段的研發,還能再拆分出工藝和設備:製造工藝一個發明,為了這一製造工藝所配套的新型生產設備一個發明……

    材料終於實現工廠化量產後,最後如何把材料造成隱形眼鏡,是用離心法還是模鑄法,如何確保這個過程中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獨門優勢、做到“不用減材打磨就達到光學精度要求”,那就又是兩個方法發明、兩個設備發明……WwWx520xs.

    以上隨便數數,可不就得七八個發明、累計二十幾個專利了。

    顧轍拿出個五六十萬來,能夠租實驗室和設備、雇實驗員打工,再做點配套調研,差不多就資金見底了。

    而且這個過程中,顧轍也不能隻操心發明和專利的事情,他還得想辦法鋪墊論文、把一些大而化之、不涉及具體技術、隻涉及思想研究方向的內容,發表到期刊上,給自己逐步刷刷學界聲望。

    另外,還能寫一些“盤點行業技術現狀、推演近期研究努力方向、該解決的問題”的綜述性論文,為產業進步造造勢。

    不然要是近期材料化學領域圈內都沒有這方麵的權威盤點綜述,將來顧轍拿著最初那兩個發明去找企業談合作,說不定對方的重視程度就不夠高了——

    很多企業的大老板是不懂技術的,也不是科研出身。他們隻懂日常經營。

    所以圈內技術是否重要、是否值得花大價錢引進合作,有時候圈內頂流學術期刊上的前沿綜述判斷,就比較重要了,能一定程度上影響產業界的決策判斷。

    而綜述這種“盤點”類的論文,顧轍一個大學生,剛剛起步,肯定是沒資格寫的,寫得再好也沒期刊會發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