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1章 沒人能完全懂顧轍(1/3)

作者:浙東匹夫字數:8070更新時間:2023-01-19 09:42:15

    不得不說,顧轍的科研項目布局拆分工作做得非常好。

    他充分利用了現代跨圈複雜科研涉獵的廣度,讓他下屬的那些博士生們,沒有任何一個能夠在項目剛開始的時候,就掌握足夠多的全局信息。

    哪怕是水平最高的沈明博,充其量也就理解到第一階段的分解任務,知道要往什麽方向去努力、搞出從三相法簡化到二相法的透明聚酯反應材料。

    這種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可能兩三個月之內就能初步出成績。

    但就算得手了,研究出來的也無非是一堆實驗室環境下理論上可以反應、可以凝固,但反應過程不穩定、難控製的半成品。

    在顧轍鋪墊後續如何紫外催化、如何製造適合紫外催化工業化量產的透明模具材料、脫膜工藝之前,這些二相法材料本身,就始終是個廢物,到不了有商業價值的程度。

    這樣,就完全不怕競爭對手派間諜來刺探、收買、竊取技術思路的。

    因為就算海昌、依視路的人今天砸兩百萬賄款收買了這三個博士,把他們從顧轍那兒得到的思路套過去,也照樣組織科研、跟顧轍暗暗科研競賽。

    那麽除非海昌的人自己腦子好使、能把顧轍還沒說出來的那部分直接腦補出來。

    否則隻拿到第一階段思路,做出來就隻是一個半成品廢物,還不如現在成熟的三相法反應技術呢。

    沈明博他們卻不知道老板的高瞻遠矚,他們已經為老板第一階段的“充分信任”而頗感振奮。

    至少老板有想法,定了研究方向,還大把真金白銀往裏砸,給科研人員的薪酬待遇也很不錯,實驗室配套條件也比東海大學的學校實驗室要好。

    於是,短短幾天之內,這三個博士和他們下麵帶的七八個碩士研究生,就陸續分方向開展了工作,把顧轍的科研任務逐步分解推進下去。

    當然,科研絕不是一朝一夕的,哪怕顧轍能定調子指方向,這裏麵的階段性成果,也得至少過幾個月之後再回來看。

    期間,顧轍要求他們暫緩發布論文,或者隻能發布一些對於目前三相法反應在反應速度、穩定性方麵的缺陷評點綜述,或者是討論這種不穩定性的根本原理。

    至於更多的內容,為了防止啟發同行,至少要過兩三個月才能發表。再加上高端期刊審稿也要相當的時間。所以那些文章估計在明年五月份顧轍去斯坦福讀研之前,都未必發得出來了。

    這一次,也終於輪到顧轍自己掛通訊作者,而把大部分具體文章的第一作者讓給手下的博士們了。

    另外,顧轍對於這三個化學博士的安排,也是有側重的。

    沈明博和魏一平畢竟本身就是搞聚酯研究的,他們一正一副可以把項目的主體部分慢慢推進下來。

    金燦原本隻是搞液相沉積法相關研究的,這次拉到樹脂鏡片新材料的研究項目裏,隻能做一些跟他本專業相關的研究,或者是為後續的模具材料做一些鋪墊研究。

    做完這些後,顧轍也會考慮雙線開坑,把金燦跟另一些人拉去別的項目。

    ……

    安排好科研計劃,完美開坑之後,時間很快過去了十幾天,大約兩周。

    二相法聚酯鏡片材料項目組的早期推進很順利,在顧轍每天親自抽點時間督促的情況下,各項實驗都鋪攤子展開了。

    隨著最初一組的實驗閉環打通,成組的有效數據搜集上來,剩下的隻要把這個實驗計劃一組組分別推進下去,相對而言後麵都是“體力活”。

    至少思路已經明確了,上上下下做完第一輪後,也知道自己後麵要做什麽,安全感大增。

    時間也不知不覺來到了12月初。

    這天已經是12月6日,一個星期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