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五十八章 耳朵會懷孕(1/2)

作者:過寬字數:6374更新時間:2023-01-19 15:28:59

    【這章給華國樂器正名,需要靜下心來看,強烈建議先聽下“國家寶藏《水龍吟》”,小心耳朵懷孕,不,隻要聽完,你肯定會懷孕,生不出兒子來找我。】

    為什麽玩吉他的年輕人比玩古琴的人多?這個問題可以延伸為,為什麽現代西洋樂器比華國民俗樂器在年輕人群裏更流行?

    根本原因在於,年輕人對音樂的認知,腦海中的旋律、節奏,大都是由現代流行音樂,即西洋樂器塑造的,吉他、架子鼓、鋼琴、貝斯……比如東風破、滿地傷、藍天白雲晴空萬裏,幾乎每一個人都能瞬間哼出腦海中的熟悉旋律。

    西洋樂器,引領並代表了現代流行文化,年輕人從出生起就在聽這樣的音樂,自然而然對其認同,且容易產生共鳴。

    這是其一。

    其二

    毋庸置疑,華國樂器在表達人內心的情感上絕對優於刻板的西洋樂器,而音樂的本質就是表達人內心的情感。

    在相同音量的前提下,這個前提很重要,古琴(不是古箏)隻需要一個音,就能將一整支交響樂團,不論單簧、雙簧、小提、大提、鋼琴統統鎮住,將聽眾耳朵裏所有的“嘈雜”全部驅散,整個人瞬間沉靜下來。

    囂張點講,古琴一出,誰與爭鋒?全得靠邊站。

    既然華國樂器在音樂本質上優於西洋樂器,為什麽不流行?很大原因在於,由華國民俗樂器演奏的曲目都產自幾十、乃至幾百年前,早就與時代脫節。

    世界流行文化在不斷翻新,趕不上潮流隻能被淘汰,就華國年輕人來講,與其聽《百鳥朝鳳》湊個熱鬧,不如刷一遍《小蘋果》,更加熱鬧。同理,歪果年輕人中,喜歡《rolling-in-the-deep》也肯定比喜歡《月光奏鳴曲》的人多,網上點擊量對比就是最好的證明。喵喵尒説

    不是說古典音樂不好,經典的東西就不可能不好,隻是,很難讓年輕人感到認同,找到共鳴。

    所以,華國樂器想要翻身,不可能逼迫年輕人去喜歡《百鳥朝鳳》,越逼越反感,而是得迎合時代潮流,比如,點開一曲古箏版的《涼涼》,有了認同、有了共鳴,便會靜下心去欣賞,相信隻要一曲聽完,絕大多數人都會對古箏這種樂器的聲音中毒,跑去尋找第二首、第三首,根本停不下來……

    而隻有喜歡之後,才會去了解,然後追本溯源,最後你會說:“華國樂器太特麽好聽了。”

    …………

    言歸正傳

    平胸而論,古箏十級究竟什麽水平?

    在專業的人眼裏,不過是剛跨過門坎,但對普通人來說,這之間差了最少3、4年的認真練習,這還是對有天賦的人來說。

    而小拳拳,尤其觀察團為什麽對周楚的十級曲目《將軍令》不屑?關鍵在於紀安帶來查房的粉絲大軍基數太過龐大,1900萬人,說裏麵有1000個音樂專業的大神都算保守了。

    於是,1899.9萬吃瓜群眾一臉懵逼看著1000個音樂專業的觀察團,對周楚的《將軍令》不屑一顧。

    然後,周楚開始了一段炫技式的泛音,觀察團們頃刻閉嘴,安靜下來。

    什麽是泛音?

    不說共振頻率這種幹巴巴的,通俗來講,就是通過特殊演奏技巧,讓一個基本音一躍兩個八度,發出一種類似鍾鳴,細膩地讓人有種不穩定的平衡感,直透靈魂深處。古琴的泛音被稱為天音。

    “這是……泛音?”

    “是泛音,我剛看了她的指法。”

    而隨著周楚的連續炫技,百分之百的泛音成功率把1000位大神震得頭皮發麻,觀察團蹦出了一句粗話:“臥槽,這妹子開掛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