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節 萬元物品追回記(1/5)

作者:劉戰英字數:14184更新時間:2019-09-22 07:48:19

    一

    一行步履匆忙的四位中年男女在一塊醒目的招牌下同時頓住,憤懣而明鬱的臉頰隨之一亮,焦慮與無奈的目光也瞬間被渴望和期冀所代替。

    “全國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華聯經濟律師事務所。”四個人念罷,又不約而同地起動投訴的腳步。

    眼前這座青紅色三層小樓,雖然在時下高樓如林頗具現代氣派的首都既不恢宏又不華麗,但或許因它坐落在一條狹長的小巷或許因其本身古樸的風貌,依然給人一種莊重的凜然的氣勢。

    “同誌,您是全國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華聯律師事務所的麽?”搶步進屋的一個女同誌向一個年歲偏老的男性問道,一口地道的上海普通話。

    被問者是華聯經濟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樊先生。他立刻答對,並自報家門,後又程序性地問一句:“有什麽事情需要我們為你們服務麽?”樊先生的口音倘若用“普通話”衡量絕對算不上標準,但“普通話”前麵加“上海”卻算得上地道。

    大概是“供與求”的關係在社會學上發生效用,或是“老鄉”這個社會學範圍的概念在人際交往中得以體現,來者與樊先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我叫李秀蘭,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幹休所工作。這是我弟弟李秀夫……”首先進屋的中年婦女說著將工作證和身份證恭敬地遞給樊先生,對其他人也分別作了介紹,然後開門見山地說:“我有個叔叔屬台胞,叫李琅,他來大陸時買了幾個大件……”

    “坐下談,大家都請坐。”高級律師樊先生熱情地沏茶讓座兒,並拿出鋼筆和紙,鄭重地將李秀蘭的訴說詳細而準確地記錄在案。

    二

    一架銀白色大型747客機犁開洶湧在半空中的熱浪,蜻蜓點水般輕盈地落在廣闊的首都機場上。

    這年夏季熱得早。雖然時令離伏天還為時尚早,但一連幾日氣溫卻高達三十多度。

    隨著747客機艙門啟開,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急迫地跨入舷梯。他中等身材,雖有些發胖但不顯得臃腫,四方型臉膛被歲月的刻刀雕出道道皺紋,顯露出他的大半生過得並不輕鬆。此刻他神采飛揚,眉裏眼裏充溢著抑製不住的喜悅。那發自內心的激動,使他忘情地張開雙臂,擁抱頭頂這片藍天。

    老者名叫李琅,少年時期離鄉,闊別祖國大陸已有四十載,如今在上海尚有年近九旬的老母。近半個世紀的骨肉分離,多少回夢牽魂繞,思親之苦難以言表。如今適逢可以回大陸探親,怎不令他欣喜若狂!李琅的夫人看上去不足五十歲,她這次隨丈夫到大陸一來看望婆母,二來遊覽仰慕已久的古都北京。先到北京觀光,後去上海探親的方案是她提出來的。

    氣派的出機甬道,豪華的候機大廳。李琅目不暇接地觀賞著,同時也不時地捜尋他所期待見到的人。

    李琅在台灣生活多年,雖然對北京的名勝古跡知道一二,但對於北京的詳細情況以及人情世故卻知之甚少。要在短暫的時間內少花錢而又多遊覽一些地方,這就須要北京有人具體接待。為此,行前他曾函告上海的侄女李秀蘭等,在北京找一個親朋好友,屆時到機場接他們一下,並安排好比較便宜的下榻之處。不久前李秀蘭在回信中說明,她舅舅在出席全國政協會議期間恰好有一個同鄉去看望他,她舅舅將接待李琅的差事兒托付給他同鄉的開轎車的兒子。他同鄉的開轎車的兒子也滿口應諾。為進一步慎重起見,李琅曾叫他提前到大陸探親的兩個摯友途經北京時與開轎車的小夥子見麵,並合影留念,回到台灣後將照片交給李琅,他到北京可以“按圖索驥”和“對號入座”。

    “李伯!”隨著一聲親切的呼喚,一個風度翩翩的年輕人出現在李琅麵前,“您是李伯母吧?我就是負責接待您二位老人家的小×呀!李伯,伯母!把手提包給我,我是開車來的,走吧,住處我都安排好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