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馬克思、列寧是怎樣論述社會主義社會的?(2/5)

作者:徐博涵字數:44440更新時間:2019-09-22 07:56:53

    但是,列寧此後還繼續在與《哥達綱領批判》同一意義上,即包括低級階段在內的意義上,使用“共產主義社會”(或“共產主義”)這一概念。下麵舉幾個人們常常發生誤解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其一,1919年2月,列寧在起草《俄共(布)黨綱草案》中,多次使用了“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社會”、“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過渡”等概念。在這些場合,“共產主義”一語,都是在與《哥達綱領批判》同一意義上使用的概念。佐證有二:第一,在同一篇文件中,列寧把無產階級專政時期,既稱做“即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又稱做“即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時候”。這裏,隻有把“共產主義”一語理解為包括低級階段在內的共產主義社會,才能統一起來。第二,在這篇文件中,列寧說過,“目前還隻是采取最初步驟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時候”,以後,列寧在引述這一句話的時候,就把它說成是:“我們還隻是采取最初步驟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可見,這篇文件中所說的“共產主義”,是包括低級階段在內的共產主義社會。

    其二,1920年底,隨著國內戰爭結束,工作側重點轉移到和平經濟建設上來,列寧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論斷:“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如何理解這句話,注家蜂起,眾說紛紜。斯大林有一個解釋,我以為是正確的。他在《答庫什特謝夫》一文中說,“列寧說‘共產主義是蘇維埃政權加電氣化’,並不是要說明在共產主義製度下將有怎樣一種政權,也不是要說明如果我們認真地實現國家電氣化,就等於已經實現共產主義了,列寧講這句話是要說明什麽呢?在我看來,他不過是要說明:要走向共產主義,單靠蘇維埃政權是不夠的;要走向共產主義,蘇維埃政權必須使國家電氣化,使整個國民經濟轉到大規模的生產;為了達到共產主義,蘇維埃政權決心沿著這條道路前進。列寧的這句名言隻是表明蘇維埃政權有決心通過電氣化走向共產主義。就是說,蘇維埃政權和全國電氣化,是過渡到共產主義去的條件和前提。但是,斯大林沒有說明,列寧所說的共產主義”是什麽意思。實際上,這個“共產主義”也是包括低級階段在內,即包括社會主義階段在內的共產主義。這可以從列寧本人在此前後的論述中得到證明。1917年12月,列寧在《關於立憲會議的提綱的要點》中寫道:“有立憲會議的共和國高於有預備議會的共和國。蘇維埃共和國高於有立憲會議的共和國。完全的社會主義共和國,高於蘇維埃共和國。共產主義社會高於社會主義共和國。”1921年4月,列寧在一封給高加索各共和國共產黨員的信中,又把蘇維埃政權稱做“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階梯”。同年6-7月,列寧在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上又說:“社會主義的唯一的物質基礎,就是同時也能改造農業的大機器工業。但是不能局限於這個一般的原理。必須把這一原理具體化。適合最新技術水平並能夠改造農業的大工業就是全國電氣化。”由此看來,上述著名論斷中的“共產主義”,也就是包括低級階段在內的共產主義,而所謂“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就是說,要過渡到社會主義,蘇維埃政權必須使全國電氣化,或者說,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是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前提和條件。

    其三,1921年10月,列寧在總結1918年至1920年國內戰爭期間政策上的錯誤時曾經說,這是由於企圖“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生產和分配”,是“指望直接向共產主義過渡”所致。在一篇未成文的提綱中,列寧還指明,這個“共產主義”是與社會主義相比較而言的。據此,我國理論界有些同誌在報刊上公開發表文章,指責列寧也犯過企圖跳越社會主義階段而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錯誤。其實,這在列寧,隻是一個用語的問題,指的就是企圖直接過渡到由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調節整個社會的生產和分配。列寧曾經把這些措施綜合起來,取了一個名字叫做“軍事共產主義”。就整個社會發展階段來說,列寧一直明確指出,“今天還隻是跨出最初的步子,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根本談不上向共產主義過渡。“軍事共產主義”的措施,從根本上說,也談不上是什麽“共產主義”的。因此,到1921年10月底,列寧本人就改變了說法,把“軍事共產主義”的一套措施,稱做是“用簡捷、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生產和分配的原則的嚐試”,是“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辦法。而“新經濟政策”,則是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特殊的過渡辦法”,是所謂“新的迂回方法”。如果說,前者是用不斷“衝擊”的方法,“逐步奪取敵對製度的生產和分配而建立起國家的生產和分配”,那麽,後者則是在“我們的經濟同市場、同商業”建立起聯係的情況下,“更有準備地再轉入對資本主義的進攻”。列寧還舉了日本著名統帥乃木將軍在日俄戰爭中攻占旅順口的戰例作為比喻。乃木起初企圖用正麵衝擊的辦法拿下堡壘,遭到了失敗,以後,他改用迂回戰術,終於擊敗俄軍,攻占了堡壘。列寧說,起初用正麵攻擊的辦法,隻是“戰術上”的“錯誤”,而且在戰事開始時,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然而既然是錯誤,就“必須加以糾正”。因此,根本不能把“軍事共產主義”與“新經濟政策”理解為向共產主義過渡與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區別,而應當理解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不同道路的區別。俄國其時所以要采取新經濟政策這種更加迂回曲折的道路向社會主義過渡,用列寧的話來說,是因為“我國的文明程度也還夠不上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雖然我們已經具有做到這一點的政治前提”。所謂“直接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錯誤,實際是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錯誤。

    此外,1918年11月在《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9年10月在《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等著名論文中,列寧所說的“共產主義”,也都是包括低級階段在內的共產主義社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在馬、恩那裏,無論說“共產主義社會”,或是“社會主義社會”,指的都是既包括高級階段即現在所謂的共產主義社會,也包括低級階段即現在所謂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他們對“共產主義社會”或“社會主義社會”的論述,既適用於現在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也適用於現在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隻有指明為關於“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的論述,才是僅限於現在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同時,也隻有指明為關於“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的論述,才是僅僅適用於現在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在列寧那裏,在1917年前後,已經形成了“社會主義社會”專指共產主義社會低級階段,“共產主義社會”專指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的概念。但是,直到逝世前不久,列寧通常還是在與《哥達綱領批判》同一意義上,即包括低級階段在內的意義上,使用“共產主義社會”一詞。隻有與社會主義社會對照起來使用時,才是指的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因此,當我們研讀馬、列著作時,切不可單純根據字麵,望文生義,以今天的概念套馬、列當時的思想,胡亂作出判斷。多年來,我國理論界的某些人,從不肯對馬、列著作作認真、係統、全麵的研究,在馬、列著作中一見到談“共產主義”,或者“社會主義社會”,就以為是指現在人們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或者社會主義社會,靠斷章取義、片言隻語過日子,結果,搞亂了理論,搞亂了人們的思想,鬧出了許多笑話,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了嚴重的危害。這個教訓值得我們永遠記取。

    本文所談馬、列對社會主義社會的論述,就是建立在對上述概念進行曆史考察的基礎上的。可能尚有不甚妥當乃至錯誤的地方,望有見之者批評指正。

    二、馬、列是怎樣論述社會主義社會的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對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特征的論述,基本是一致的,是一脈相承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條:

    1.社會化機器大生產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基礎

    恩格斯曾說,“大工業已經把潛伏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矛盾發展為強烈的對立,以致這種生產方式的日益迫近的崩潰可說是可以用手觸摸到了;隻有采用同生產力的現在這個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生產力本身才能保存和往前發展”,“現代社會主義不過是這種實際衝突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它在頭腦中、首先是在那個直接吃到它的苦頭的階級即工人階級的頭腦中的觀念的反映”。馬克思也說過,“工人階級不是要實現什麽理想,而隻是要解放那些在舊的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社會裏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

    列寧概括馬、恩的思想寫道:“他們用唯物主義觀點觀察世界和人類,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現象都有物質原因作基礎,同樣,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由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科學著作中,最先說明了社會主義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最終目標和必然結果。”

    馬克思、恩格斯是立足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麵對現成的社會化機器大生產,因此,他們的任務隻在於找到與這種新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形式。他們找到了這種社會形式,這就是包括低級階段在內的科學共產主義製度。列寧則是立足於資本主義不夠發達的俄國,麵對的卻是現成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化機器大生產的缺乏。因此,他的任務是要解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對資本主義不夠發達的俄國是否適用的問題。這裏有兩個性質截然相反的問題要解決:一是落後的俄國,無產階級能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是否需要等到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後再舉行革命;二是無產階級革命在這樣的國家如果獲得成功,社會主義社會的實現,是否可以不必一定要有社會化機器大生產作為物質基礎,社會生產力的標準是否可以降低一些。列寧十分英明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對於第一個問題,第二國際的領袖們和俄國的某些社會民主黨人認為,俄國的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足以實現社會主義的水平,或者說,俄國還沒有實現社會主義的客觀的經濟前提,因而反對無產階級在俄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列寧回答道,“遇到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時所造成的那種革命形勢的人民,在毫無出路的處境影響下,難道不能挺身起來鬥爭嗎?”“既然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那又怎樣呢?”“你們說,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就需要文明。好極了。那麽,我們為什麽不能首先在我國創造這種文明的前提如驅逐地主,驅逐俄國資本家,然後開始走向社會主義呢?”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毅然決然地領導俄國無產階級舉行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並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在世界曆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