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7、社會主義一定要勝利(2/5)

作者:徐博涵字數:12472更新時間:2019-09-22 07:56:58

    某些西方敵對勢力近年來大肆叫囂什麽“馬克思主義已經失敗”,“社會主義已經終結”。殊不知,就在他們自己那裏,由於社會化現代大生產迅猛發展,人們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鬥爭的壓力有增無減,資產階級政府為了保持國內經濟生活的平穩和發展,緩和階級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不觸動私有製根基的條件下,也在某種程度上被迫對國民經濟采取國家有計劃的調控手段,在生產資料所有製方麵,推行股份“分散化”,在社會生活中實行一係列福利保障措施。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允許工人運動中的社會改良主義政黨和派別上台執政,管理資本主義社會。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實行某些改革、改良,出現某些帶有社會主義因素的成分,恰好證明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社會發展規律,是任何人的意誌都無法抗拒的。但在資本家階級和私有製占統治地位的條件下出現某些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改良,雖然能暫時緩解資本主義私有製對生產力發展的束縛,能使體力、腦力無產階級的工作、生活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然而,壟斷資本家們得到的是“大頭”,獲取的利潤隻會十倍、百倍地增長,貧富差距隻會愈拉愈大。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並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反而會愈積愈深,影響全球,一旦危機爆發,就會一發而不可收拾。它不是證明社會主義“已經終結”,資本主義將“萬古常青”,恰恰相反,證明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

    二、社會主義製度建立、鞏固和發展並最終取得勝利,是一個長期、曲折、艱難的曆史過程

    既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廣大勞苦大眾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美好理想社會,既然馬克思主義科學地證明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那麽,為什麽50年代後期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卻幾度遭到了嚴重的挫折,發生了巨大的困難?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了前所未料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了空前未有的低潮?麵對現實與理論如此強烈的反差,不少幹部、群眾感到憂心忡忡,迷惑不解,是可以理解的。那麽,社會主義事業為何會如此多災多難,迂回曲折呢?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深入地加以反思和總結的。我們認為,出現以上情況原因是多方麵、多層次的:既有主觀方麵的,也有客觀方麵的,既有難以避免的,也有可以避免或者減輕的。

    1.長期以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存在著諸多誤解,並且往往采取斷章取義、照搬照套的教條主義態度。例如,《共產黨宣言》中的“一句話”“兩個徹底決裂”,常常被引用來指導我們的實踐。“一句話”指的是:“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製”。“兩個徹底決裂”指的是:“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製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這本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理論抽象和長期戰略目標或最高綱領,而不是指在無產階級奪得政權後馬上就要實現的任務。相反,馬、恩一開始就估計到必然要經過一個“極其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一個“長久的陣痛”,馬、恩後來稱之為一個需要有“無產階級革命專政”的長期的“過渡時期”。恩格斯更具體地指出,“征象顯著即將來臨的無產階級革命,隻能逐步改造現社會,並且隻有在廢除私有製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創造出來之後才能廢除私有製”。這是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區別於形形色色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分水嶺之一。但是以往,我們對於這個“改造現社會”的長期性、艱巨性缺乏必要的認識,把消滅私有製看得輕而易舉,並且當做奪取政權後的直接緊迫任務,一而再、再而三地企圖加快消滅私有製的進程,割掉私有製的尾巴,實現“純而又純”的社會主義公有製。結果,事與願違,欲速反不達,大大壓製和挫傷了廣大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遲滯了社會生產力的蓬勃增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