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經濟政策(1/2)

作者:紀連海字數:4328更新時間:2019-09-22 09:40:21

    這一節,我們為您揭開康熙時期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情況。說到康熙時期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麵。

    很人性的土地製度

    獎勵墾荒。在政府財政十分拮據的情況下,命令發給各地窮苦百姓及明廢藩田房……給予原種之人,令其耕種,照常征糧”的政策。這就正式承認了農民在明末起義中獲得的部分成果。

    不加稅的好皇帝

    順治十年,也就是1653年,清朝政府規定各省賦稅製仍用明“一條鞭法”。“一條鞭法”是明代張居正在經濟改革方麵提出的一條賦役改革措施,其內容是:“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征銀,官為分解,雇役應付。”“丁”就是人頭。“一條鞭法”就是賦役合並,賦稅既量地又計丁,用銀交納,其征解由原來的人民自理改為官府辦理,州縣徭役,由官府出資雇人解決。“一條鞭法”有其進步方麵,但對農民有不利方麵。根據它的要求,賦稅既量地又計丁,無地少地的農民就要吃虧,而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就占便宜。清初繼續貫徹此法,農民害怕按人頭征稅,大量逃亡,而政府因此也難以掌握人口實數,征稅困難。康熙末年,對這種征稅辦法進行了一些修改。1711年規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就讓丁稅固定了下來。到了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清廷又根據直隸巡撫李維鈞奏請,實行“地丁合一”法,即把固定的丁稅攤到地畝上,按畝數征收,取消了丁銀項目。這樣,田多的丁稅多,田少的丁稅少,無田則無丁稅。田多的地主逃不脫丁稅,田少的農民不必有添丁之愁。這種製度顯然有助於克服以前按丁計稅引起的社會動亂,適應社會經濟情況的變化,除對發展生產有一定好處外,大大促進了人口增長。其正麵影響是減輕了人身依附,其負麵影響是刺激人口增長。1661年康熙皇帝即位的時候,全國人口1920

    萬;到乾隆皇帝在位時期達到3億,道光皇帝時則突破4億。

    慈善做得也不錯

    清朝蠲免賦稅始於順治皇帝在位時期。當時有恩蠲和實蠲兩類。早在清軍入關後的1644年,順治皇帝就蠲免了都城遭受戰爭災難的三年賦役;1651年,順治皇帝親政後,給還九省加派額外錢糧,免山西荒地額糧15000頃及直隸山東、河南、陝西荒殘額賦。以後蠲免錢糧逐漸成為清朝一貫的政策。康熙皇帝即位後,蠲免錢糧不僅成為一種經常性的行為,而且每一次的數量都很巨大。“有一年蠲及數省者”或“一省連蠲數年者”,甚至有全國性的蠲免。例如,1710年冬,康熙皇帝下令將第二年全國的錢糧一概蠲免,並從第二年起,於三年以內,通免一周,使遠近均沾,曆年舊欠,也都免征。據史料記載,1691年與1703年康熙皇帝均免除天下錢糧2759萬多兩;1711年,康熙皇帝普免天下錢糧2794萬多兩,1716年,普免天下錢糧2770多萬兩;1721年,普免天下錢糧2764萬多兩。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間,政府蠲免錢糧共計545次,免除天下錢糧計銀1.5億兩。蠲免錢糧原因,首先,為了使糧食生產逐步發展,社會穩定。其次,為了表示關心百姓,以得到群眾擁護。災害是蠲免的另一原因。老百姓受災,沒有收成,不蠲免錢糧,就會引起起義。因此,不得不免了賦稅。例如,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免直隸、江南、福建、江西、湖廣等32州縣錢糧就是因為這些省遭了災。還有嘉慶十一年(1806年)免直隸、陝西、江西、四川等56廳州縣災賦,鹹豐四年(1854年)免河南、山東、山西、福建、湖南、廣西等省129州縣災賦,光緒元年免浙江被災新舊賦課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