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 竊寶奇案(2/4)

作者:趙大秀才字數:10972更新時間:2019-09-22 09:40:26

    這個具有挑戰性的話題還沒有說完,蔣邵陽又一次抬頭掃射了一下四周的,隻見九個人側著耳朵紋絲不動,眼睛眨都不帶眨地盯著自己,顯然,這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神算是被套牢了。

    2

    “如果有心,我們會發現,‘德’這個詞博古通今,貫穿東西,尤為帝王家和施道者擅用。華夏族從三皇五帝時,就在和天災、人禍抗衡,等到和大自然達到一種平衡狀態時,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爭奪演變成了戰火紛亂,而戰火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生存危機,不管是哪一場戰爭,也不管誰成王誰敗寇,焦灼之後就是一片廢墟,最後倒黴的都是百姓,而德就像是維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一個紐帶,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再回顧一下我們中國的曆史:公元5世紀左右正值華夏史上的一個亂世之秋,縱觀春秋戰國,七雄爭霸,此起彼落,盛衰榮辱。這恰似一個突破口,關鍵問題就在這裏,我們知道這個時期的中國隻能用一個亂字形容,所以,必須得有個西方人所謂的救世主出現,但誰也不知道,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一個中心思想竟然會成為萬世千秋的恒通之理,會成為後世帝王們“安邦治國”的基策,我個人認為孔丘的出現不能算是一個奇跡,而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儒家學派以德服人的理念與佛教宣揚的真平等者在某種意義上不謀而合,而且,有沒有發現,兩者不但弘揚的中心內容相似,且在成派立說的時間上也是如此的靠近,要知道這肯定不能算是一次偶然事件,一個受到廣泛性推廣的精神理念所需的時間,絕對不會是幾十年上百年就能做到的,這說明什麽問題……”

    見蔣邵陽又停下話來,諸葛楚才急得渾身不自在,說不出來的煩躁。

    佛教和儒派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教派,可被蔣邵陽這麽一說,還真讓人覺得這兩者之間藏著什麽貓膩,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到底能說明些什麽問題,說道:“臭小子,我們這幫老骨頭都有心髒病的,經不住你這一波三折的摧殘,山路也就十八彎,你這繞來繞去,雲裏霧裏的,都快把我們繞到九霄雲外了……繞得我們心都癢癢了。”

    “問題就在這裏,有沒有想過,為什麽這個時期有文明的地方都在發生戰爭?為什麽又會出現“德”這種思想?我們就從孔子的身上要答案。孔子生於魯國,而魯國又是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其先祖曾是皇室貴族,而周禮始於殷商,殷商為大禹嫡係,商禮必定傳承於上古時期。某種意義而言,孔子的成績也是建立在傳承上的,就好像我們現代人的心裏始終有著一種祖輩流傳下來的無形拘束。孩子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知識也不可能從娘胎裏出來就一並帶到這個世上的。而在這基礎上,我敢說不管孔子,還是釋迦牟尼,他們都是在總結了前人的思想後,才集大成於一身,再說明白點兒,中國的曆史有五千年,而印度同樣也是文明古國,不可能沒有關係的。”

    諸葛楚才不停地點頭,說道:“哦,總算又從九霄雲外繞回地球了,你的意思是說世上沒有如此偶然的事情,印度佛教的卐字和儒家的德字有著共同的淵源,而中國的曆史又被你說得那麽詳細,我懂,中國最早記載的乘雨龍出現在上古時代,卐字恰恰和四爪龍相似,你的觀點是想說德從龍文化演變而來的,而卐字在佛教又是一個等同於龍圖騰的神秘符號,並且,四爪龍的地位次於五爪,五爪為天上的神龍,九五之尊的象征,隻有人中之皇才能夠使用,而四爪不但親王和藩王可以使用,一些做出特殊功績的人也可以使用,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支持著‘佛不信神,佛不是獨一無二,人人皆可成佛’的觀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