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七章(1/5)

作者:劉戰英字數:14194更新時間:2019-09-22 12:01:05

    下午五時許,周大海風風火火地從“中國商業城”駕車到趙岩那位於布達佩斯市中心地帶的勃拉哈·洛伊什廣場一側的專門經銷中檔服裝鞋帽的商場二樓總經理辦公室,一見趙岩的麵兒,就氣急敗壞地破口大罵郝洪奎:“這狗日的郝洪奎,真是他媽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趙岩一動不動地坐在真皮沙發轉椅上居高臨下地說:“大哥,先別著急上火,我剛給一個客人沏了杯茶,他一口沒喝,說有急事就走了,現在歸你所有,喝口茶,喘口氣,然後有什麽事情再慢慢談。”

    從周大海與趙岩方才的接觸與對話中,不難看出他們兩個人的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趙岩似老板,周大海倒是像個工頭。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自從“中國商業城”破土擴建以來,趙岩就扮演著主要角色。但是,他純屬是運籌帷幄,很少在“中國商業城”拋頭露麵,而是在他這間總經理辦公室遙控指揮。擴建工程投入的二百萬元美金全靠他一手籌措。周大海不是也擁有其中五十股中的二分之一嗎,他怎麽沒出錢。其實,並不是周大海不出錢,而是他暫時拿不出來。趙岩一個人先拿出二百萬美元也並不是甘當傻瓜,抑或是發揚什麽風格,而是周大海從國內發來的相當於五十萬美元的幾個貨櫃的領取貨票單據攥在趙岩手裏,再加上周大海從俄羅斯幾個哥們兒手裏拆借來的五十萬美元將直接匯到趙岩提供的賬號上,所以趙岩無非是暫時替周大海墊付一下而已。生意人講究親兄弟明算賬。生意是生意,情分歸情分。你沒錢我給你可以,那是看情分;但生意上是誰的錢就是誰的錢,該誰攤多少誰就要攤多少,這是生意規則。俗話說,商場無父子,就是這個意思。然而,趙岩不肯在“中國商業城”多出現是他采取的韜略。他知道,擴建開發“中國商業城”雖然是個發財的良機,但也有風險,或者可以在某種角度講是成敗參半。生意上的事兒不好說,就像梅雨季節的天氣,說不準從什麽地方飄來塊雲彩就下陣兒雨。有人將看好的生意比喻成冬季的冰河,休看表麵上平坦光滑,前景廣闊,但冰下麵卻湍流奔瀉,暗濤洶湧。所以,他在與郝洪奎和周大海研究分工時,以郝洪奎原來是“中國商業城”的坐地戶為名,請他在擴建中現場坐鎮,擔當總指揮的角色。周大海呢,一方麵側重負責擴建的進度和質量監督,一方麵協助郝洪奎抓好攤位的預購工作。深諳周大海脾氣秉性的趙岩將郝洪奎和周大海這兩條叫驢拴在了一個槽上。像周大海這種天是老大他是老二的公子哥兒,能把區區一個農村出來的鄉巴佬兒郝洪奎放在眼裏?可郝洪奎呢,雖然出身卑賤,卻憑著生死不怕和六親不認,獨闖天下,成了暴發戶,在布達佩斯的華人圈兒中也算是具有相當產業的人,這種人還最不服像周大海這樣的自恃高傲的紈拷子弟,你周大海要是沒有一個有權有勢的老子連城市裏的“胡同串子”類的混混兒都不如。你想,把這麽兩個人放在一起,肯定會互相掐,最後“官司”就得叫趙岩斷定誰是誰非,趙岩不就成了仲裁,成為製約左右他們的主宰。此外,倘若“中國商業城”擴建開發成功,一分錢也少不了他趙岩的;如果“中國商業城”萬一有不測風雲,首先出麵承擔責任的是郝洪奎和周大海。譬如華商預購攤位,當麵打交道和簽訂購銷合同的是郝洪奎和周大海,隻要在預購攤位上有個閃失,華商要直接找“中國商業城”算賬的也是郝洪奎和周大海,不會找到他趙岩的頭上。這一箭雙雕,充分顯示了趙岩的精明與狡猾。

    “茶也喝了,我可以說說郝洪奎這狗日的辦的混賬事兒了吧!”周大海將一杯溫涼可口的茶分三口喝光,一抹嘴角,像請示報告似的看著趙岩。

    “說吧。”趙岩一抬下頦兒。

    “你先看看這個。”周大海說著氣哼哼地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張紙,直起身交給趙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