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十四章 各地形勢(2/3)

作者:老張啊字數:7302更新時間:2019-09-23 01:33:34

    到年底時候,宦官趙忠的侄子因為殺人被捕了,於是趙忠讓劉宏大赦天下,董卓因此獲得赦免。

    由於朝廷昏庸無道,升遷全靠錢買,各級官員也無心政績。於是各地盜賊紛紛起事,有博陵人張牛角、常山人褚燕以及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文八、平漢大計、司隸緣城、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等,簡直舉不勝舉。這些隊伍大的有二三萬人,小的有六七千人。

    褚燕聚合少年成為群盜,在山澤間轉戰,後來回到真定(今河北正定),部眾達到萬餘人。博陵人張牛角也率眾起事,自稱將兵從事,與褚燕會合,褚燕推舉張牛角為主帥。因為癭陶長董昭被台駘調走了,新任長官未至,便決定一起進攻癭陶(今河北邢台)。縣尉潘鳳竭力安撫兵眾,以少敵多,有條不紊。又親自張弓射向敵軍簇擁處,連發三箭,皆中首領張牛角,不治身亡,臨死前讓他的部下跟隨張燕,說:“一定要讓褚燕為我報仇!”

    張牛角死後,大家一起擁戴褚燕,於是他改姓張。張燕剽捍,敏捷過人,所以軍中稱他為飛燕。後來,他們的人漸漸增多,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各山穀都取得了聯係,這一帶的小頭領孫輕、王當等,都帶著部眾加入張燕,部隊達到十萬,號稱百萬黑山軍。劉宏無力征討,河北諸郡都遭受他們的侵擾。後來,張燕派人到京都投降,伺機打聽癭陶守將,朝廷拜張燕為平難中郎將。

    得知這個消息的台駘氣的是捶胸頓足,當初在癭陶咋就沒發現還有潘鳳這個人呢?痛失了上將潘鳳,真乃我之大過啊!心痛之餘,台駘立即令鬼卞傳令回南皮,令董昭無論如何,也要把他當初的縣尉潘鳳給弄過來。

    185年春,邊章、韓遂等率領數萬騎兵打著誅殺宦官的旗號入寇三輔,侵逼園陵。此時的西涼叛軍打出了有理有據的旗號,那軍隊的正義性就很難評說了。朝廷任征討黃巾的名將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防禦長安。皇甫嵩準備征發烏桓三千人,北軍中侯鄒靖上書道:“烏桓之兵勢弱,應開募鮮卑人助戰。”事下到回府討論,將軍韓卓提議,認為:“烏桓兵少,而與鮮卑世代為仇敵,如果烏桓被調動,那麽鮮卑一定會襲擊其家。烏桓聽說後,一定會棄軍回去救援。不隻是對實況無益,而且更加沮喪三軍的情緒。鄒靖住在邊境附近,知道他們的詐態。如果讓鄒靖募鮮卑之兵五千,必有破敵的效果。”汝南郡南頓縣(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應劭(字仲瑗)反駁他道:“鮮卑隔在漠北,與犬羊為群。沒有君長的統帥,沒有廬落之居,而天性貪殘暴虐,不講信義。所以數次進犯邊塞,沒有安寧的歲月。隻有互市之時,才來靡服。他們隻想中國的珍寶財貨,並不是畏威懷德。計獲事足,接著就來為害。因此國家內諸夏而外夷狄,就是為了這個緣故。過去匈奴反叛,度遼將軍馬續、烏桓校尉王元發動鮮卑五千餘騎兵,又武威太守趙衝也率領鮮卑征討叛羌。斬獲胡人頭目,既不足言,而鮮卑越溢,多為不法之事。以軍令製裁,就忿戾作亂;如果製禦緩慢,就陸掠殘害。搶劫居民,抄掠商旅,吃人牛羊,掠人兵馬。得賞多了,不肯離開,又想以物買鐵器。邊將不聽,便取縑帛聚而燒之。邊將害怕,怕他反叛,辭謝撫順,不敢拒絕違反。現在狡寇沒有除盡,而羌人又為大害,如果後悔,來得及嗎!臣愚認為可招募隴西羌胡守善不叛的,挑選精幹勇敢的,多給獎賞。太守李參沉靜而有謀略,必能獎勵得其死力。應當想漸漸消滅的策略,不可倉卒存奢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