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七十一章 遼東霸王公孫度(2/3)

作者:老張啊字數:7544更新時間:2019-09-23 01:34:09

    流寓遼東之人口,不僅有數量頗多之下層移民,而且有一批“越海避難”的山東儒學名士,如邴原、管寧等,皆為漢末之際的精英人物。他們在遼東,與割據統治者公孫度父子保持距離,不屈從,堅守士人的嚴正立場,主要致力於儒學教育,推動當地社會風俗的變革,從而在亂局中承擔起自身的文化使命。

    台駘也是久聞遼東三龍的名聲,對這幾人也頗為關注,隻可惜一直沒有來得及跟他們接觸,此行正恰,會一會這遼東三賢。

    管寧,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與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邴原並稱為“一龍”。管寧少年時與華歆是朋友,曾一起鋤菜,看到地上有一塊黃金,管寧繼續揮鋤不止,視黃金如同瓦礫,華歆卻將黃金拾起後又扔掉。人們從這件事上判斷出他們二人的優劣。

    漢末天下大亂以後,管寧聽說遼東太守公孫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與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遼東。

    管寧、邴原都以節操高尚而聞名於世,公孫度聽說他們來到遼東,便準備賓館,迎候二人。管寧見過公孫度,隻談儒家經典而不語世事,之後就在山穀中修建小屋。

    當時渡海避難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唯獨管寧住在北郊,表示他不想返回家鄉。後來人們漸漸地在他的周圍落戶。不過一個月,就形成了村莊。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隻會見學者,不見其他的人。

    因此,公孫度因管寧為人賢明而不再提防他,民間則受到他品德的感化,管寧於是頗受人們愛戴。

    曹操任司空後征召管寧,公孫度的兒子遼東太守公孫康截斷詔命,不對管寧宣布。中原地區稍稍安定後,逃到遼東的人都回去了,隻有管寧安閑自在,就像要在遼東終老一樣。

    當時公孫康對外以朝廷的將軍太守為號,但在內確有稱王之心,想要謙遜的以禮授予管寧官職,讓他輔佐幫助自己,但最後還是不敢對他說,他就是如此受到敬畏。

    邴原,字根矩,是管寧的同鄉,邴原十一歲死了父親,家中貧窮,又早早成了孤兒。他家隔壁有學堂,邴原經過學堂旁就哭泣。老師問他說:“小孩子悲傷什麽?”邴原說:“孤兒容易傷心,窮人容易感懷。那些學習的人,必定都是父兄都有的人,一是羨慕他們沒有成為孤兒,二是羨慕他們能夠學習,心裏悲傷,因此流淚。”

    老師也為邴原的話哀傷,說:“想讀書,可以啊!”

    邴原回答說:“沒有學費。”

    那時的老師可是如父般的存在,這位沒有留下名姓的老師對邴原說:“孩子如果有讀書的誌向,我白教你,不要學費。”於是邴原就入了學。一個冬天的時間,背誦了《孝經》和《論語》。

    邴原曾到遠方去遊學,八九年後才返回家鄉,老師和朋友們以為他不會喝酒,所以隻拿來米和肉為他送行。邴原說:“我本來有酒量,隻是因為怕荒廢學業,才將酒戒掉。如今就要與你們遠別,可以喝一次。”於是與眾人坐在一起飲酒,喝了一天也沒醉。

    邴原年輕時與割席斷義的管寧齊名,都以節操高尚著稱於世,州府下令征召他們出任官職,兩人都一樣不願為貪圖榮華富貴去做官。黃巾起義爆發後,邴原將家屬安置在北海城內,自己避進鬱洲山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