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七十五章 什麽是權利?(2/2)

作者:老張啊字數:5232更新時間:2019-09-23 01:34:11

    王允說:“當初武帝不殺司馬遷,至使司馬遷能作《史記》流傳後世,其中多有對皇帝不敬之詞。而且我曾經認為修橋補路,竭誠為公,做個好人就能取得百姓的愛戴從而名垂青史,現在才看清,隻有殺人放火、狠下心來才能做出一番成績!”於是堅持要殺他。

    蔡邕聞訊,在獄中自殺,時年六十。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得知父親身死,隨即致書於王允道:“什麽是權利?當一個人犯了罪,廷尉依法判他死刑,這不叫權利,這叫正義。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您可以判他死刑,也可以不判他死刑,於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利!而您,根本不懂得如何運用手中的權利,我不僅為父親死在你的手中感到悲傷,也為大人您的明天感到擔憂!”

    想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通經史,善辭賦,書法精於篆、隸,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其獨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後人曾評其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蔡邕生平藏書多至萬餘卷,所著詩、賦、碑、誄、銘、讚,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執》,祝文、章表、書記等洋洋灑灑近千篇。這樣一個平素品行清白的命世之才,書法、辭賦大家,沒有死於禍亂之手,卻死在一言之間,可見當時的確是國家無道之秋。

    就連隱居徐州的著名經學家鄭玄聽聞蔡邕的死訊後,也不禁扼腕歎息道:“漢朝的事,誰來考定啊!”

    之前荀攸因為謀刺董卓事泄而被捕入獄,同謀之人有人自殺,有人逃走,唯獨荀攸在獄中沉著鎮定,言談和飲食都與平時一樣,恰好董卓被殺,荀攸得以幸免。

    呂布殺死董卓後,勸王允把董卓的部曲全部殺死,王允此時已經有得意忘形的勢態,也可能是受到蔡文姬書信的影響,說道:“這些人沒有罪,不能處死。”

    呂布又建議王允把董卓的財物賞賜給朝中大臣及統兵將領,王允又沒有答應。

    王允一向把呂布視為一員武將,不願他幹預朝政。而呂布認為王允這樣做容易埋下禍端,心中漸有隱憂。

    王允性情剛直方正,嫉惡如仇,當初因為畏懼董卓,不得不委曲低頭。董卓被誅之後,他自認為不會再有什麽禍難,性格大變,認為心狠手辣才能成就大事,但是決策時往往又遲疑不定,又越發的驕傲,因此部屬們對他並不十分擁戴。

    王允起初曾與士孫瑞商議,特別下詔赦免董卓部曲。接著又感到遲疑,說道:“部曲隻是遵從主人的命令,本無罪可言。如今要把他們作為惡逆之人予以赦免,恐怕反會招致他們的猜疑,並不是令他們安心的辦法。”因而沒有頒布赦書,後又商議全部解散董卓所統率的軍隊。

    呂布對王允說:“涼州人一直畏懼關東的大軍。雖然現在袁紹已經失敗,但如今一旦解散軍隊,打開函穀關,董卓的部下一定會人人自危。可任命天下第一名將皇甫嵩為將軍,率領董卓的舊部,並留駐陝縣以進行安撫。”

    王允說:“不然,關東的義兵將領與我們是一致的,現在如果再將大軍留駐陝縣,扼守險要,雖然安撫了涼州人,卻會使關東將領起疑,這是不行的。”

    聽到王允如此自負,呂布長歎一聲:“這長安,雖然名為長安,卻馬上要變成天底下最不安之地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