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七十七章 獨善其身的賈詡(2/2)

作者:老張啊字數:5286更新時間:2019-09-23 01:34:13

    李傕、郭汜沿途招集人馬,又有涼州大名人胡軫的加入,等到達長安時,已有十餘萬之眾。他們與董卓舊部樊稠、李蒙等會合,一起包圍了長安。長安城牆高大,無法進攻。守到第八天,呂布屬下的蜀郡士兵叛變。六月,叛軍引李傕帶領西涼精銳飛熊軍入城,李傕等放縱士兵大肆搶掠。

    自從上次王允不聽呂布之言,呂布便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現在屬下士兵嘩變,於是呂布便率領數百名親信騎兵,把董卓的頭顱掛在馬鞍上,突圍出走。他在青瑣門外停馬,招呼王允一起走,王允回答說:“如果得到社稷之靈保佑,國家平安,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如果此願不能實現,那麽我將為之獻出生命。如今皇帝年齡幼小,隻能倚仗著我,遇到危險而自己逃命,我不忍心這樣做。請勉勵關東的各位將領,常將皇帝和國家大局放在心上。”

    太常種拂說:“身為國家大臣,不能止戈除暴,抵禦淩辱,致使凶賊刀槍指向皇宮,還想逃到哪裏!”於是奮戰而死。

    李傕、郭汜等駐紮在南宮掖門,殺死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又縱兵殺掠,官民百姓死者萬餘人,死屍積路,狼藉滿道。

    王允扶著獻帝逃上宣平門,躲避亂兵。

    雖然此刻漢室已風雨飄搖,但是在下麵人們心中還是有一定的神威的,就如老虎猶且忌憚黔之驢一般。李傕等人在城下伏地叩頭,漢帝對李傕等人說:“你們放縱士兵,想要做什麽?”

    李傕等說:“董太師忠於陛下,卻無故被呂布殺害,我們為董卓報仇,並不敢作叛逆之事。待到此事了結之後,我們情願上廷尉去領受罪責。”

    李傕派兵圍住宣平門樓,聯名上表,要求司徒王允出麵,問道:“太師董卓有什麽罪!”王允被逼無奈,隻好走下樓來麵見李傕等人。第二天,李傕等使獻帝赦天下,任命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人都為中郎將。李傕等逮捕司隸校尉黃琬,將他處死。

    九月,李傕自稱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假節,封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以賈詡為左馮翊。於是李傕、郭汜、樊稠等共執朝政,張濟出屯弘農(今河南靈寶北),遙向策應。

    漢代司隸校尉負責監察京師百官和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河(河東,河內,河南)及弘農七郡的官員。初置時能持節,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權劾奏公卿貴戚,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它比刺史地位高。朝會時和尚書令、禦史中丞一起都有專席,當時有“三獨坐”之稱。

    東漢時司隸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為百僚所畏憚。司隸校尉對京師地區的督察也有所加強,京師七郡稱為司隸部,成為十三州之一。司隸校尉成為政權中樞裏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董卓稱之為“雄職”。李傕領司隸校尉則可以完全控製朝政,假節得殺犯軍令者。

    李傕又舉博士李儒為侍中,漢帝詔曰:“儒前為弘農王郎中令,迫殺我兄,誠宜加罪。”

    李傕解釋道:“董卓所為,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於是,迫害了劉協兄長的李儒便輕易的當上了侍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