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三五章 孫策身死,孫權受命(2/3)

作者:老張啊字數:7828更新時間:2019-09-23 01:34:46

    孫策十七歲喪父,二十六卒,十餘年間建立大業,少年英萬,勇銳無前,真一時豪傑之士!有後人陳林道駐守江北之時,京都諸友人一起邀他到牛渚山聚會。陳林道談玄理談得很好,大家想一同和他辯論,要駁倒他。陳林道卻拿如意支著腮,遠望雞籠山感歎地說:“孫伯符誌向、事業都沒有如願!”獨自黯然神傷,感古懷今,於是大家坐到散時也沒機會談論。

    當時江東大臣和當地大族懾於孫策的聲威不得不拜服於孫家腳下,雖然以程普、韓當為首的一些老將和以周瑜為代表的年輕俊傑一心為孫氏,但是其他的部下有些人見孫權年輕,對他能否成就大業,持懷疑態度。

    有的部下徘徊觀望,有的想另投新主。

    很多部下逃亡叛變,廬江太守李術也開始不聽孫權的命令,亡叛之人大多都投靠了李術。

    甚至孫權的堂兄平南將軍、交州刺史孫輔都因為擔心孫權沒有能力保守江東,而趁孫權出行時派遣使者與曹操暗中來往。

    結果孫輔暗通曹操之事,被人告發,孫權回來後,假裝不知道此事,與張昭共同召見孫輔,對孫輔說:“兄弟之間的不愉快要說出來,為什麽要叫外人來呢?”

    孫輔否認沒有此事,孫權將孫輔與曹操往來的書信拿給張昭,讓張昭拿給孫輔看,孫輔慚愧的無言以對。孫權於是盡殺孫輔的近臣,削減他的部曲,將他流放到東部幽禁。

    李術的叛亂是得到江東大族的背後支持的,孫策的強勢使得他們不得不服於強權,然而孫權威勢不足,他們便唆使李術當出頭鳥,以觀孫權的態度和能力。

    為了摸清楚李術的意圖,孫權首先並沒有采取強硬的行動,而是致信李術,要求他扣留“亡叛”者,這一招非常沉著鎮定。

    結果李術果然沉不住氣,公開表示“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複還。”這樣一來,李術的真麵目暴露無疑。

    因此,孫權決定首先拿李術開刀立威。

    在攻打李術之前,孫權準確地估計了形勢,一則致信台駘,將前揚州刺史嚴象之死推罪於李術;二則軍隊以宗室親兵為主。

    孫權給台駘的信中說:嚴刺史昔為朝廷舉將,而李術凶惡,輕犯漢製,殘害州司,肆其無道,宜速誅滅,以懲醜類。今欲討之,進為國朝掃除鯨鯢,退為舉將報塞怨仇,此天下達義,夙夜所甘心。術必懼誅,複詭說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內所瞻,原敕執事,勿複聽受。

    當時,南部冶縣地域的建安等縣的當地山越人又進行了要求自立自治的反抗鬥爭,孫權派出猛將賀齊,對建安等地第二次用兵,平定山越。

    會稽郡冶地的賊寇呂合、秦狼等作亂,西部都尉蔣欽領兵討擊,於是生擒呂合、秦狼,五縣被平定,轉任為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兩縣作為封地。

    後來,賀齊討伐黟縣賊寇時,蔣欽督率萬兵,與賀齊合力進擊,黟縣賊寇被平定。

    隨後,十八歲的孫權任表兄弟徐琨為督軍中郎將,舉兵攻李術於皖城。李術閉門自守,求救於曹操,曹操無法南顧,不救。

    李術糧食乏盡,婦女或丸泥而吞之。

    孫權遂屠其城,梟術首,徙其部曲三萬餘人。

    此戰過後,廬江郡治所皖城(今潛山縣)被屠,遷治懷寧,仍稱皖。

    孫權封徐琨為廣德侯,遷平虜將軍;又封隨軍的兄弟孫河為威寇中郎將,領廬江太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