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三九章 人命豈馬所能妨哉(2/2)

作者:老張啊字數:5562更新時間:2019-09-23 01:34:49

    徐庶學成,投奔劉備。

    此時劉備在劉表帳下南征北戰,劉表又派劉備向北進攻,到達葉縣(今平頂山葉縣),曹操派夏侯惇、李典等前去抵擋。

    徐庶獻誘敵埋伏之計,劉備於是突然放火燒去自己軍營,假裝逃跑。夏侯惇知道劉備敗績無數,以為膽怯而逃,於是率軍追趕。

    裨將軍李典說:“劉備無故撤退,我懷疑定有埋伏。南邊道路狹窄,草木深密,不能追趕。”

    夏侯惇不聽,命令李典留守而自己領兵追趕,果然陷入埋伏,大敗。李典率軍援救,劉備才撤軍。趙雲於戰鬥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於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

    趙雲又將夏侯蘭推薦給劉備,而夏侯蘭又明於法律,劉備便用他為軍正。此戰,劉備羽翼漸豐,又深刻認識到了優秀的謀士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於是開始對謀士更加重視。

    荊州名義是被劉表掌控,實際卻是被蔡、蒯世家左右。

    劉備取勝之後,荊州豪族看到劉備最近兩戰皆勝,百姓歡欣,唯恐劉備喧賓奪主,於是屢次攛掇劉表除掉劉備。

    此時劉表正想依劉備為外援,於是不從。

    蔡瑁為了確保自家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本著將任何外來的勢力都擰滅的想法,設計謀害劉備。

    伊籍十分仰慕劉備,所以偷偷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因三麵伏兵而無路可走,結果便來到了檀溪。

    前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是追兵,劉備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伊籍的盧妨主的勸告,不由得哀歎:“的盧,的盧!今日妨吾!”

    那馬聽劉備竟出此言,心中憤懣,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

    這之後劉備更加不相信“的盧妨主”的預言了,對這匹救命的寶馬無限珍愛。

    伊籍,字機伯,兗州山陽郡(今山東金鄉縣)人,有識人之名。伊籍與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是同鄉,從年輕時便依附於劉表。劉備落難荊州期間,伊籍經常拜訪劉備,托請劉備照顧。

    曹操派遣使者,希望孫權能和自己聯合起來,兩方合軍,將漢帝從冀州解救出來。並要求孫權派自己的弟弟或兒子到許昌來作官,以保證雙方的同盟。

    孫權召集眾官員進行會商,張昭、秦鬆等人猶豫不決。

    孫權領周瑜來見自己母親吳夫人,在她麵前作最後決定。

    周瑜說:“從前,楚國開始受封於周朝時,統治的區域方圓不到一百裏。後繼的國君賢明能幹,開拓疆土,遂占有荊州與揚州,王業相傳延續,達九百多年。

    如今,將軍承襲父、兄的基業,擁有六郡的地盤與人力,兵精糧足,將士聽命。上山開采銅礦,沿海煉製食鹽,境內富庶,人心安定,有什麽壓力使咱們要送人質?

    人質一送去,就不能不與曹操緊密聯係,既然緊密聯係,那麽將來一旦開戰,曹操有什麽要求我們就不得不滿足。

    這樣,就會被人所控製。

    而曹操想從冀州奪回漢帝,就不得不與台駘交戰,我們處在最南方,怎麽也不會禍及此地。

    不如不送人質,慢慢觀察事態變化。

    如果曹操真能與冀州抗衡,將軍再助他一臂之力也不晚。如果他不及台駘,則連救自己都顧不上,又怎麽能害人?”

    吳夫人對孫權說:“周瑜說得很對。他與你哥哥孫策同年,隻小一個月。我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子,你要當作哥哥來尊敬他。”因此決定不送人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