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六零章 被曆史埋沒的仲長統和他的昌言(2/3)

作者:老張啊字數:7036更新時間:2019-09-23 01:35:01

    在政權得失上,仲長統批判了“神的旨意”。他認為創業者奪天下,建立霸業是由“人事”所致。

    同樣,王朝由盛而衰,毀業亡國,也是由“人事”所為。從根本上否定了宗教“天命”決定社會興衰的說教,從而否定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這在兩漢曆史上,是“破天荒的卓見”。

    曆史上的公元180年至199年,正值漢末亂世。其間帝位由漢靈帝劉宏(168-189年在位),過渡到漢朝末代皇帝劉協(190後在位);年號幾經更改,由靈帝光和(178-184,共7年)、中平(184-189年,共6年),到劉協初平(190-193年,共4年)、興平(194-195年,共2年)、及現在的建安。

    今天看來,這些年號多有反諷之意,因為在當時,所謂的“和”、“平”、“安”已成為幻影。

    在大動亂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仲長統,於二十歲時開始遊學於青、徐、並、冀四地。其地域主要分布在今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河北、遼寧一帶,這是當時戰亂最頻繁地區。試想年輕的仲長統在其間行走,目睹民生凋敝、戰火紛飛、“白骨蔽於野,千裏無雞鳴”的場景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遊學期間,仲長統在州郡召喚下屢屢拒絕出仕,並作《樂誌文》和《樂誌詩》。

    在被荀彧接到薊縣到離世的幾年裏,仲長統可能像《樂誌文》中所期待的那樣過著“躕躇畦苑,遊戲平林”、“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的日子。

    然而他終歸是英年早逝,非但沒有“永保性命之期”,相反比一般人離去的要早。

    他的主要著論是《昌言》,此外還有詩和其它文章傳世,不過,在曆史的沉浮中,遠非來之麵目了。

    仲長統還認識到,上古人民大體平等的社會結構解體以後,貧富相差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漢興以來,相與同為編戶齊民,而以財力相君長者,世無數焉。而清潔之士,徒自苦於茨棘之間,無所益損於風俗也。”

    在當時,財富之集中,已達到令人驚歎的地步:“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於四方;廢居積貯,滿於都城。

    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穀不能受。

    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嫗伎樂,列乎深堂。

    賓客待見而不敢去,車騎交錯而不敢進。

    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敗而不可飲。

    睇盼則人從其目之所視,喜怒則人隨其心之所慮。

    此皆公侯之廣樂,君長之厚實也。

    苟能運智詐者,則得之焉;苟能得之者,人不以為罪焉。

    源發而橫流,路開而四通矣。

    求士之舍榮樂而居窮苦,棄放逸而赴束縛,夫誰肯為之者邪!”

    這確乎是社會發展之必然,直至今日之社會,財富集中的情狀更令人驚駭!

    貧富的差距隨著社會的發展隻會更加的兩極分化,富有的人你永遠想象不到他們會有多富,貧窮的人你也想不到他們是怎麽苟且偷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