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六四章 為了結束,那就開始吧!(2/2)

作者:老張啊字數:4938更新時間:2019-09-23 01:35:03

    劉表說:“古人說‘良臣擇木而棲’,大家都是混口飯吃罷了,你想那麽多幹什麽?”

    劉備回答:“或許隻是不甘心吧。”

    劉備在新野日久,荊州豪傑都前往歸附劉備,引起劉表的猜疑,劉表暗裏提防劉備。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正月,曹操將北軍諸事安排妥當,與眾將領及親衛士兵回老家譙縣(今安徽亳州)過年,準備來年開始大幹。

    台駘聞訊,親自迎接。

    曹操回歸故裏,感慨良多,與台駘兩人都深感時不我待,應該趁著有生之年,多為國家百姓出一份力。二人一合計,下了一道年令,令文如下:“吾征戰南北,實為天下除暴安良。大河南北,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淒愴傷懷。舉兵十年已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恨哉!”

    這個軍令可以側證台駘與曹操二人實為同一類人,他們雖然久居軍旅,實際上時刻將老百姓放在心上。

    袁紹,是一個極愛麵子的人,又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在洛陽官場混得比袁家嫡子袁術、曹騰之孫曹操都好就是說明。

    雖然袁紹的政治手段十分高明,但是他的軍政對手卻是台駘。平心而論,袁紹先後架空何進、韓馥,又消滅了公孫瓚成為河北之主,這份功業也足以媲美春秋五霸。

    但是,袁紹的多疑又不容許他的部下有強過他的人出現,導致他在大廈將傾之時沒有強力的部屬出現挽狂瀾於既倒。

    有句話是說,太聰明的人反而做不了大事,因為會患得患失而失去了拚命的勇氣,袁紹大概就是這樣,在洛陽時,如果他奮死反抗,可能董卓就成不了事。如果在鄴城時他能依仗主場之威與台駘決戰,台駘又焉能輕易取勝?

    袁紹作風海派,豪爽大方,對人很有影響力,很容易成為受人矚目的焦點,具有操縱和領導別人的能力。但是又自大、武斷、勢利、不容異己和過度熱衷權勢,則是他的缺點。袁紹生性開朗而敏感,但一旦麵臨絕望時,很容易崩潰。

    袁紹善謀,思慮多端,見到自己之前的計謀無效,而台駘又以信招降,心緒難平。

    困守洛陽後,袁紹的確做了很多的小動作。即使這樣,台駘仍未動殺心,依舊是以勸降為首選。

    袁紹一敗再敗,深感活著無趣,麵子盡失,又聯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自覺無法安生於台駘之側。

    又覺天下之大,卻無他容身之處,洛陽一城,並不足以固守,日思夜想,不能安然食寐,遂慚憤發病,死於201年春天。

    由於袁紹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時,洛陽百姓沒有不悲痛的,市裏巷間揮灑著眼淚,如同失去親人一般。後有人評價袁紹如下:“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更憐一種傷心處,家難徒延兩弟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