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真有那麽好(2/5)

作者:易克字數:27864更新時間:2018-10-28 19:26:37

    采訪進行的很順利,這個處於大山深處的封閉落後村,近幾年立足當地山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牛業,老百姓解決了溫飽問題,並開始走上了稍有積蓄的生活。

    這對於一個長期被溫飽困擾的山村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而在江海的北部山區,還有不少掙紮在溫飽線上、致富無門的貧困村,石屋村的經驗,無疑具有典型的宣傳意義。

    在老村長的帶領下,我全麵了解了村子的情況,了解了這幾年養牛業發展的狀況,並實地查看了養牛戶的家裏,聽取他們的真實說法。

    雖然黨報新聞經常流於假大空,但是我還是盡量想多采訪到一點真實的東西。

    下午日落時分,采訪順利結束,準備下山。

    在大家休息地當空,我在村子裏隨便溜達,這一隨便,就溜達到村後一排石頭房子麵前,4間石頭屋,前麵是一個30多平方的空場,中間豎著一根旗杆,上麵一麵國旗在寒風中獵獵飄揚。

    這是村裏的學校,我一時來了興趣,信步走過去。

    時間已經是傍晚,院子裏很安靜,在院子一個角落支著一個灶台,冒出嫋嫋的炊煙,一個7、8歲的小姑娘正坐在灶台前,邊往灶膛裏添樹枝邊抱著一本書在看。

    我靜靜地走過去,站在小姑娘身後看去,小姑娘看的是語文課本,正在學習呢。

    “您找誰?”正在這時,我身後傳來一個渾厚的男中音。

    他的說話聲也驚擾了小姑娘,小姑娘忙回頭站起來,好奇地看著我。

    我回過頭去,看到一個中年男子,麵色黝黑,眼睛有神,神態樸實,衣著樸素,正帶著友好的眼神看著我。

    第2142章大山深處的堅守

    “我——我是經過這裏,隨便進來看看,”我忙說:“請問您是這學校的——還有,你們是?”

    “這是我們石屋村辦小學,我是這學校的老師,姓王,這孩子是我的女兒。”中年男子禮貌地回答到。

    我一聽,肅然起敬,原來他是這所山村學校的老師。

    我頓時來了興趣,在校長的邀請下坐在旁邊的木凳上:“王老師,咱這石屋小學有多少學生?”

    “一到五年級,總共13個娃,”王老師憨厚地回答。

    “啊——那——有幾個老師?”

    “就我自己,我是這5個年級的班主任,帶他們所有的課程。”王老師淡淡的說道。

    我被震動了:“那你在這裏幹了多少年了?”

    “我是這村裏唯一的高中生,高中畢業就在村裏幹民辦教師,到現在,有16年了。”

    我繼續被震動:“你——你竟然幹了這麽久的民辦教師,是什麽力量支撐你幹了這麽久?”

    我以為,他會說出一番豪言壯語。

    王老師沉默了一會,往灶膛裏添加了幾根樹枝:“……為了有朝一日能轉成公辦老師,那樣,我就吃上國庫糧了,工資也就高了,孩子以後的發展也就有著落了……”

    “那你知道什麽時候能轉上?”

    “不知道,等吧,反正已經等了16年了,國家總會解決民辦老師的問題……”王老師渾濁的眼睛裏發出希冀的光芒。

    我的內心被強烈震撼,當即決定,留下來繼續采訪。

    我安排車子和新聞幹事回去,1周後來接我。

    我借宿在村長家的西廂房,開始了我新的采訪活動。

    山裏沒有信號,BB機自然也收不到柳月的傳呼,我隻能在夜晚的冷寂和靜謐裏寄托著對柳月的思念。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裏,我每日都和王老師在一起,和學校的孩子們在一起,聽他們上課,和王老師攀談。

    13個山裏娃,分屬於不同的5個年級,在同一個教室裏上課。王老師一般是先從一年級教起,依次進行,最後是5年級。

    所謂年級,也就是一個班,一個班,也就是2-3名學生。

    課本隻有一套,是王老師自費買來的,用牛皮紙抱著書皮,大家輪流用。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王老師的教學很正規,每天早上升國旗,帶領大家唱國歌,然後開始上課,中間還帶領孩子們做課間操,放學後安排孩子們站好隊,依次出校。

    看得出,孩子們對王老師都很尊敬,進校門見了王老師都打敬禮,嘴裏叫著:“王老師好!”

    “山裏窮,大山深,出不去,娃子再不讀書不上學,將來就是睜眼瞎,就更走不出這大山了……”王老師對我說。

    我從村長口裏知道,王老師高中畢業後本可以在城裏找份工作,但是看到山裏的娃子沒人教,沒人管,自己主動要求做了村裏的民辦教師,從此,就開始了16年如一日的執教生涯。

    王老師對孩子們很好,很疼孩子們,教學質量也很高,石屋小學每年小學升初中升學率都是100%,王老師教出的學生有5個初中畢業後考上了中專,還有一個前年高中畢業後考上了江海大學,這是村裏解放後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

    我還了解到,王老師的妻子受不了王老師做民辦老師的清苦和山裏的貧瘠,3年前撇下孩子,悄悄下山走了,到了那裏,不知道。從此,王老師就既當爹又當媽,帶著女兒吃住在學校。

    采訪越深入,我的內心就越被更多的感動所充斥。

    “你自己一個人帶著孩子,很辛苦的!”坐在學校門前的大石頭上,我和王老師眺望看不到頭的遠山。

    “習慣了……做民辦老師收入低,沒地位,孩子媽媽跟著我也受了很多苦,她離開,我不怨她……等我以後轉成了公辦,她或許就會回來的……”王老師入神地看著無垠的天空,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期望。

    “你有沒有想過帶著孩子下山。”我看著王老師兩鬢的白發,我想16年前,那裏一定是烏黑的。

    “想過,可是,我走了,這裏的孩子怎麽辦?鄉裏鄉親的,都是自己的娃,不能撇下他們不管,這做人,得講良心……”

    看著王老師,我突然有一種想哭的衝1動,一個16年前的高中畢業生,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卻把自己最寶貴的青春給了這片大山,給了這山裏的教育事業,這是一種何等壯麗的平凡中的偉大!

    采訪結束,臨走前,我把身上僅有的180元錢硬塞到王老師手裏:“這點錢,給孩子們買書本和教具……”

    王老師執意不受,兩人推諉起來,直到王老師看到我的眼圈開始發紅,才勉強收下這錢。

    下山前,王老師帶著全校同學排成整齊的隊伍歡送我。

    “謝謝江叔叔,江叔叔再見!”

    我心中大慟,不忍再回眸,側身擺擺手,轉身急速離去。

    此刻,我特想把我的心情和感受告訴柳月。

    回到江海,我帶著滿腔的激晴和衝1動,連夜趕寫出了一篇人物通訊《大山深處的堅守》,將王老師的動人事跡和樸實無華的奉獻精神盡我所能表達於筆端。

    當又一個黎明來臨的時候,我寫完了稿子。

    上班後,我即刻上交。

    在將稿件送交本報的同時,我還直接傳真給了省委機關報《江東日報》和《中國教育報》。

    第二天,《江海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我的稿件,第2天,《江東日報》在二版頭條刊登出來,第3天,《中國教育報》在頭版顯著位置也刊登了,三家報紙的題目都沒有變,都是《大山深處的堅守》。其中,《江東日報》配發了評論員文章,《中國教育報》還特別加了編者按語。

    我又一次成功了,又一次在我的圈子裏引起了轟動效應,報社的領導同仁見了我都交口稱讚,說這是一篇人物通訊中的佳作,肯定能獲得省裏今年的好新聞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