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暫時保密(2/5)

作者:易克字數:13726更新時間:2018-10-28 19:27:07

    站在曆史的天空,我仿佛看見,一輪曉月向天邊淡去。孤懸的大樹,在凜冽的風中,沉澱著灰色的天光。圓明園不曾消逝,惟有那場百年前的大火,依然灼傷著我們民族一個時代的悲哀。雕花的石柱,依然折斷我們沉重的腳步……

    望一眼這陰霾的朝代,依然連綿著落葉和悲情的雨聲。曠野沙沙,這是一片震天撼地的大火,如血色的落日,步入我的內心,我的天空落滿塵埃,我用滴血的手指,點燃最初的文明;我用瘡痍的苦艾,掩埋大地最後的憂傷。

    我來到了圓明園,我在潦草的對視中,心情沉重如鐵。我已無法抽身離去,我已深入得太久太久。我知道:我必須站在傷口的前沿,深藏這永不磨滅的恥辱,在曾經的殘垣上,堆積我的骨血,重新在那場大火中永生,重新在那場大火中,看清我們民族永遠前進的方向。

    沒有來之前,盡管我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我真的來到園中時,卻仍覺得難以承受眼前這種強烈的心靈震撼。不管是那一根根屹立在狼籍中的石柱子,已失去左耳右腮的石獅子,還是那一棵棵顫抖的小草,那一痕痕斷丘殘嶺,都在用它們傷痕累累的身軀撞擊著我的心。

    圓明園,這就是你嗎,這就是那個曾經令億萬人矚目和傾倒的你嗎?

    行走在圓明園的脊梁上,麵對這樣的圓明園,我的心也墜落,荒涼沒有止境地蔓延,我根本來不及感受一個高度真實圓明園的時候,就已經亂了步伐,亂了方寸。

    彌漫周身的是一種靈魂被撕裂的感覺,一種心靈被掏空的感覺。透過眼前的殘垣斷壁和有限的恢複性建築,我仿佛聽到曆史的哭泣和呐喊;依稀看到每一把泥土中滲透著的滄桑,每一塊石頭凝聚著的悲憤,每一個眼神彌漫著的頑強……

    曾經展示著一園夢幻般的美景,曾經綻放著一個頑強的生命,曾經勾勒出了一個別樣的天空。

    可我的眼前卻多數是一灣灣近乎幹涸的池塘,幾孔瘦硬殘缺的石橋。橫七豎八地淩亂分布著的,是沒有章法的土丘。

    我呆呆地矗立著,發怔。

    柳月默默地站在我的身旁,不做聲。

    離開圓明園,回去的路上,柳月說了一句:“是個男人,就應該來看看圓明園!”

    柳月的話我讚同,我知道柳月話裏的意思,她指的是男人應該有社會責任感和國家使命感,應該承擔起複興民族和強大國家的責任。

    我明白,這是一個民族裏的男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女人眼中真正男人的標準,起碼是柳月眼中一個真正男人的標準。

    我點點頭,突然想起柳月曾經在信中我和探討過的一段話:衡量一個男人是否優秀的標準往往不是他有多少才幹、多麽睿智、能量有多大,而是有沒有責任心。沒有責任感,一切的能力、學問、都會失去根基。一個沒有做人根基的人隨便能優秀到哪去?一個人的才學等等是開創理想生活的“工具”;是“術”的範疇,而責任心是做人的根本,散發著人性的光輝,是“道”的範疇。

    “術”可以令人讚歎;“道”卻可以令人敬仰。真正優秀的男人應該具有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包括孝敬老人,尊敬愛人、愛護孩子等等。說起容易做到很難。衡量的標準是,能否能成為個老者愛之、友者敬之、少者思之的人。

    除了家庭責任,一個堂堂男兒立於天地之間應該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應具有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之情懷。人是社會的人,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這樣就決定人必須對自身所存在的環境負有一定的責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