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九四章降緯打擊(1/4)

作者:tx程誌字數:9504更新時間:2023-04-18 04:28:36

    第八九四章降緯打擊

    烏拉爾山脈前線。

    雪花飛舞,馬蹄聲滾滾,大地劇烈震動,讓人站不住腳。號角連綿,數以萬計的沙俄哥薩克騎兵呼嘯而來。

    他們並沒有發起直接的進攻,而是圍繞著大明的防線,利用著騎兵的速度優勢來回試探著,正在尋找著大明防線的漏洞。

    從烏法堡到奧尼堡(奧爾斯克的前身)長達三百四十裏的防線上,兵分多股,進行反複試探。

    在長達三百四十裏的防線上,明軍駐守著十六個團,平均每個團防禦寬度就是二十多裏,這條防線可以說非常單薄。

    然而問題是,這條可以說是簡陋到極點的防線,卻讓沙俄軍隊仿佛狗咬刺蝟,無從下口,這條防線采取壕溝、鐵絲網加壕溝的配置,縱深是七條壕溝加八道鐵絲網,縱深約三公裏。

    十五萬沙俄軍隊反複試探,他們最希望的是大明迅速增兵,最好是把二線、三線部隊集中到一線,這樣他們就可以打一場千裏閃擊戰。

    可惜,理想非常豐滿,現實太過骨幹了,在西伯利亞平原決戰是沙俄理想中的戰場,這次歐洲戰爭,沙俄與奧斯曼帝國同屬於反天主教聯盟,隻不過,沙俄並沒有直接界入歐洲戰爭,他們與奧斯曼帝國一樣,名義上支持,事實上並沒有參戰。

    沙俄其實一直想吞並巴爾幹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奧斯曼帝國塞爾維亞行省。在世界的曆史上,巴爾幹地區一直是火藥桶。就是因為塞爾維亞這個鐵頭娃娃,在奧斯曼帝國吞並的地區,一直都在綠化,唯獨塞爾維亞人一直堅持不綠化,一直堅持著抗爭,他們的抗爭其實是受到了沙俄的支持。

    當然,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並不是沒有察覺到沙俄的意圖,而是在巴爾幹地區布置著重兵。直到去年的十月份,位於埃及的大明北非再次與奧斯曼帝國大打出手,這讓沙俄看到了機會。

    此時的沙俄正處於羅曼諾夫王朝的首位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如果非要拿米哈伊爾跟中國曆史上的皇帝比較,與他最像的其實東晉時期的晉元帝司馬睿,他與前朝羅曼諾夫家族首領、菲拉列特大主教費多爾·羅曼諾夫之子,也是伊凡四世的皇後阿納斯塔西婭·羅曼諾夫娜的侄孫。

    米哈伊爾雖貴為沙皇,但一舉一動都受到教會和宮廷禮儀的約束,加上性格軟弱,對自己的母親可謂俯首帖耳,他其實司馬睿一樣是吉祥物,實際權力掌握在大貴族手中。

    這些年,沙俄一直在擴張,在西線,與波蘭大打出手,起初沙俄軍隊一直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克數座城市,打到了斯摩棱斯克城下,不過俄軍在斯摩棱斯克城下久攻不克,傷亡慘重,最終兵糧殆盡,隻好無功而返。

    在這個時候,沙俄從西線、南線調集大量的軍隊,準備趁著大明自顧不暇,向大明展開進攻。

    可以說,戰略上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奧斯曼帝國可不是小國,大明軍隊連續攻占了埃及行省大馬士革行省,奧斯曼帝國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對外宣稱,大明動用了二三十萬軍隊。

    事實上,這些年沙俄與大明並沒有直接的貿易往來,對於大明的情報了解非常匱乏,他們執政大臣埃爾斯頓公爵認為,大明的實力就是那麽回事,蒙古人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就可以在東線取得戰果,以振他的聲威。

    特別是大明在東線一直沒有增兵,讓埃爾斯頓公爵更加確信,大明在東線是防禦空虛,大明其實在東線並不是說沒有後續兵力,安北都督府下轄三個主力師十八個旅共計一百零八個團,總兵力接近二十萬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