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六章 豆青釉(1/2)

作者:步行天下字數:4290更新時間:2023-04-20 13:20:00

    林躍點帶你頭,說道:“這個真品在光線下反射出的光很柔而且很明亮。而贗品卻很渾濁很呆板,真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清亮,而贗品確實渾濁不堪。”

    賀常和聞言忍不住點點頭道:“你能看出這些說明你用心了,而且悟性不錯,看色的確是辨別真品和贗品的一個好方法,但不是絕對方法,隻有仿造的很差的瓷器色彩很差,那些高仿的和真品相差無幾,趁著這個時候我給你講講豆青釉的特點吧。以後我會根據朝代從古道今將各種瓷器的特點參照著這裏有的一一講給你,沒有的就去外麵淘換,如果碰到假的更好,也讓你多學學假的知識。現在造假技術很高,鑒定專家也要與時俱進。我每天講的東西隻講一遍,不懂的就問,沒記住的回去查資料,不準記筆記,要用腦子記!”

    林躍認真的點點頭,將賀老說的話都記了下來。

    賀常和對林躍的反應很是滿意,於是指著真品的豆青釉象耳瓶講了起來:

    “豆青釉是青釉派生釉色之一,起源於宋代的龍泉窯。豆青和東青原本是屬一類的,到了後來才各具特色。明朝以前豆青釉以前微近黃色,到清代的時候純近綠色。其釉色為青中泛黃,釉麵光澤比粉青、梅子青弱。”

    “粉青梅子青兩種顏色一會我給你找一下相關瓷器你對比一下。明代的時候豆青色釉燒製水平趨於平穩,基本色調仍以青中閃黃為主,而青色比以前淡雅。清代豆青釉淡雅柔和,色淺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綠中泛黃,釉麵凝厚。清代燒造豆青釉的同時,還在釉上施以各種色彩入窯二次燒造,淡雅的釉色襯托下的色彩,讓瓷器顯得更加豔麗嫵媚。清代中期以後,豆青色釉還有的在素胎上勾勒出紋飾輪廓線,施以豆青釉,然後入窯燒造成凸起的紋飾。豆青釉透明度不及白釉,故豆青釉青花的效果也不及豆青釉釉上彩。”

    講到這賀常和停了一下,對林躍道:“有些東西你還不懂,先記住之後等以後我講到了了你做一個對比,同時想一下前麵講的東西,瓷器知識不是單線的,而是像一個網絡一樣極其複雜,你必須學會綜合運用。”

    本來還在為專業詞匯困擾的林躍聞言立刻點頭,將賀常和剛才講的話重溫了一遍,順便將那幾個釉色的名字幾下等回去後查資料。

    隨後賀常和又拿起那幾塊碎瓷片,指著瓷器的表麵說道:“剛才你說的不錯,這個釉色顯得透明度不高,很渾濁,而且這個青色顯得單板無力,並且過於濃豔。”

    說著拿起了另外一塊碎瓷片,林躍一看竟然是瓶底。

    賀常和將瓶底朝上,上麵露出了款識是“大清乾隆年製”,他指著款識說道:“這個款識肢體鬆散,而且運筆無力,給人感覺就像隨意寫上去的一樣,暮氣十足。你在看看這個。”說著放下碎瓷片,將真品一歪,瓶底出現在款識出現在了兩人麵前:“這個是燒製之前直接印上去的,一筆一劃很是公正,沒有一點拖泥帶水的感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