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53章山川和人(1/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560更新時間:2023-05-02 10:47:48

    當河東和隴右關於科舉的相關信息傳回長安的時候,斐潛看著這些匯報,不由得有些感覺就像是麵對著後世舉人考試之時,各地分數檔不均衡的情況一樣。

    這是兩個,不,這其實是一個類型的問題。

    河東的問題,像是沒有充足的準備,導致突然大量集中的學子爭搶不多的資源,但是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看成是在司馬懿前往河東舉辦科考之前,誰也沒有考慮過類似於科考這方麵的問題呢?

    隴右的人才困頓,大多數人被迫忙於生計,無法有更多的時間讀書,以至於被拉開了學識上麵的差距,是不是也同樣證明了,其實在斐潛展開科舉之前,隴右也是同樣的沒有考慮過人才的相關問題呢?

    沒有提前考慮,所以就出問題。喵喵尒説

    人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也不是某地方的特產,到時間去收割、采集,就能夠持續獲取的……

    這和河東隴右什麽地理位置不同,是沒有特定關聯的。

    不知道為什麽,斐潛腦海裏麵忽然浮現出了四個字。

    似乎在後世的一些電影電視,亦或是什麽戲曲小說之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至少是不常出現陝甘或是隴右才子,而相對應也經常見到的其他地域稱號就比如是什麽,,等等……

    江南出才子,西北出好漢等等,就像是之前也有人說什麽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等等,似乎是一個很有道理的事情,但是現在斐潛想了想,卻覺得這裏麵有問題。

    某些肯定會不屑的,輕描淡寫的說道。

    然後呢?

    地域性形成的原因?

    解決的辦法?

    是發展各自的特異性還是強調統一性?亦或是中庸調和?

    這些不同的策略又有什麽好處和劣勢?

    製定策略之後,幾年為期限?什麽時候調整,什麽時候是綠線和紅線?幾十年沒有變化又會導致什麽新的問題?

    顧左右而言他,表示這些都很簡單,讓其他人來回答。

    華夏原本不是這樣的,至少一開始的時候,沒人去強調地域性,大家都是華夏人,都是同胞兄弟炎黃子孫,可是什麽時候開始強調你是哪裏人我是哪裏人了呢?

    斐潛覺得,地域性在客觀上有差異,這一點沒問題,但是反過來在主觀上過分的強調在同一件事情上的,企圖在同一個問題上製定出適合各區域的不同的標準來,也是同樣的有問題。

    這種類似於采取中庸調和的方式,似乎公平,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反而會給那些奸猾的人留下交易的空間,就像是後世某個時間段,最好的升學考試的學校不是在衡水,而是在西北某地一樣。

    因為人是會動的,而地域是不動的。

    奸猾的人將孩子以偷奸耍滑的方式送上去,然後這些孩子會真的學有所成?亦或是繼承了奸猾的方法,繼續走向更加奸猾的道路上?

    河東和隴右,展現出了一個問題的不同表象。

    斐潛將兩份報告收到了袖子裏,然後溜達著出了將軍府大堂,往一旁的將軍府官廨走去。

    許褚跟在了斐潛身後。

    這兩天是輪到許褚當值。

    在當值的時候,許褚穿著重甲,豎著看比斐潛大一圈,橫著看也同樣比斐潛大一圈,但是行動之間卻和常人差不多,動作靈活度也不見得有什麽負麵削減。

    斐潛一邊順著回廊慢慢向前而行,一邊笑著問道:

    許褚略有些無奈的說道,

    許褚當然不是文盲,他說他自己捏不住筆杆子也隻是個比方而已。隻不過這經文一道麽,他確實是不擅長,他更喜歡習武,更喜歡每天打熬自己的身軀和氣力。而學習經文作文寫字和打熬氣力苦練武藝,兩項都是水磨功夫,都是需要堅持每天練習的,所以說許褚不學經文便是偷懶,不作文章就是不好學習,這也不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