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16章布置,甩鍋大法(1/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474更新時間:2023-05-02 12:43:32

    有些時候,如果隻是看單一的,不聯係的事情,那麽可能就會產生疑問,覺得奇怪,為什麽呢?怎麽會有這樣的事情呢?難道不應該是那樣的麽?那些犯錯的人就這麽傻麽?

    但實際上所有的怨恨,肯定都有來源,不會憑空而生。

    時間是連續的,這玩意不像是人類為了自身的認知,特意劃分出來一秒一分一小時,而是連續不斷,就時間本身而言,是沒有什麽數量單位的。就像是長江黃河奔騰不息,可以就從中取出一部分來觀察,但是並不能講將長江黃河以被觀察的這一小部分無盡等分……

    分不出來的。

    所以對待太原的事情,必須站得高一些,才能看得更清楚一點。

    太原二字,在漢代,可不僅僅是一縣之地,而是指代太原郡。

    太原郡在西漢時期,猶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了北方邊陲重鎮。雖然說太原郡經過了韓國、代國、太原國、太原郡等諸多行政上的變化,但是對於這一片區域來說,其在三晉地區的重要性保持始終。

    太原的經濟,向來不算差。尤其是在手工業上。

    太原有鹽,有鐵。

    據《漢書·地理誌》記載,西漢之時,太原郡的晉陽設有,大陵設有,全麵控製和負責太原郡鹽、鐵的生產和銷售。雖然說太原沒有海鹽,但是加工池鹽和鹵鹽的產業還是存在的,而作為鹽業來說,漢代生產水平必然不可能有很好的技術和生產效率,必然就導致了需要大量的人手。

    鐵也是如此,采礦,冶金,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

    同時,太原原本還製銅。銅鏡,銅鼎,銅鍾,還有其他銅製器皿,甚至有青銅劍,原本都是太原相當成熟的產業。這意味著銅器的冶煉、造型、雕塑、澆鑄和修整,在太原都是已有一套完整的工序和分工。這些產業,也同樣需要大量的手工人力。

    而現在麽,青海鹽的大量輸入,使得太原原本的鹽業產業首當其衝的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再加上吃了青海湖鹽的,便是對於又鹹又苦的鹽鹵一點興趣都欠奉,隻要價格相差得不多,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買湖鹽而不是去買鹽鹵。

    而鹽鹵加工不僅是費時費力費柴火,更重要的是耗費大量的人力,所以當斐潛開通了西域,打通了絲綢商道之後,太原原本鹽鹵價格就頓時垮塌下來,而下降的鹽業又導致鹽業為主的手工業者失去了工作,最為關鍵的是這些原本食鹽而肥的地方鄉紳,頓時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同樣的,還有製鐵業和製銅業。

    山東那邊製銅還好一些,畢竟誰都清楚銅礦石就等同於錢財,不會輕易出售。但是山東製鐵業已經被斐潛更高級別的冶金技術所擊敗,這跟鹽業是一樣的道理,隻要用過質量好的鐵器,在價格合理的範圍之內,就肯定不會想要去用相對就顯得的產品。

    太原比山東距離更近些,受到的衝擊當然也就更大。

    當然,縫縫補補的冶金小作坊當然還有,可問題是不管是那朝哪代,冶金產業都不是靠縫補賺大錢的,所以那些原本是開采礦石的還好,而那些原本是靠著冶煉打造鐵器發家的地方鄉紳,士族產業麽,自然就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這種鹽業,鐵業等的降維打擊,是在一天之內完成的麽?

    顯然不是。

    斐潛即便是神仙,也不可能在瞬間就布置好一切,即便是斐潛可以揮揮手就改變世界,也是需要CD時間,需要回些藍的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