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79章 漸行漸遠漸無書(1/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132更新時間:2023-05-02 14:00:38

    大雪紛飛,今年的冬天似乎分外寒冷,山川大地都蓋上了一層厚厚的白棉襖。

    比起在冀州幽州已經再次卷起的風潮來說,在上黨太原之處,多少還算得上是安靜,但也是相對而言,畢竟戰事就發生在臨近的州郡,雖然有太行山阻隔,也是帶來了不少的躁動。

    在這樣冰天雪地的時分,哪怕是習慣了北地氣候的雁門五原的人,也是極少在外穿郡過縣的走得,更何況若是遇到雪天,刮起來的寒風真的跟刀子一樣,生生的就能將人砍死在半路之上。

    但是在晏平初年的冬日,卻有些不同了。

    因為冀州和幽州持續的戰爭,先是幽州,後是冀州北部的一些小郡縣的農夫,陸陸續續的開始了逃亡。

    和斐潛所實行的精兵政策不同,不管是冀州的袁紹還是幽州的公孫瓚,都是延用大漢原本的募兵製度,而募兵絕不像是後世遊戲當中,隨便下一個指令便有大批大批的民眾自動自發的到軍營匯集,還各個都能像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一樣,懂得排隊,懂得報上自己的姓名愛好特長等等……

    募兵的來源,首先便是各類的遊俠浪蕩子加上失去耕田的自耕農,但是這樣的人數目總是有限的,當這些炮灰在戰場逐漸損耗掉之後,接下來要補充的時候就沒有人願意拋棄家小,投奔袁紹或是公孫瓚的偉大事業了。

    那麽戰爭依舊還是在繼續,還是要補充兵卒,要征發農夫的時候怎麽辦?

    抓壯丁!

    因此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也就自然多了一些逃難的流民,拖家帶口的從太行山徑當中湧入了相對局勢比較平緩的太原和上黨,縱然在路途當中有可能會死亡,但是至少比起被袁紹或是公孫瓚直接抓走,十死無生的走到戰場之上,多少好一些。

    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戰爭,明顯是不可能有和平相處的跡象了,對於將來還要打上多久誰心中也沒有個底數,攪擾得到處都是人心惶惶。

    位於兩軍交界的北麵那些郡縣地域,更有地方官吏,幹脆直接就用各種奇葩的理由,辭職的辭職,歸家的歸家,甚至還有的以親自前往袁紹公孫瓚稟報事項的由頭,直朝冀州和幽州的內境跑,不管怎麽說,先離開這等險地再說。這些地方大小士族豪右,並沒有各個都有富貴險中求的精神,更談不上所謂的守土職責,但凡膽子小點的,都趁著兵災還沒有蔓延到自家頭上之前趕緊啟程,而那些就是手裏有上百成千的精壯莊客之輩,也不知道還能在當地穩住多久。

    這些民眾選擇逃亡的第二個方麵的原因,也是促成冀州幽州交界之處大批流民逃往太原和上黨,是袁紹和公孫瓚更加讓人絕望的舉措。依照大漢律法,流民可以直接充軍的,因此但凡是逃亡的民眾,袁紹和公孫瓚自然二話不說就抓來往軍隊當中送了,所以這些人沒有更多的選擇,隻能是險中求活。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袁紹和公孫瓚兩軍交戰的狀況之下,對於民生的破壞實在是太嚴重了。軍中乏食,便四下劫掠,往日的所謂軍民魚水情,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早就不複存在,好些士族豪右都在刀槍脅迫之下不得不開了莊倉,被袁紹或是公孫瓚“借”出去不知道多少糧草。不僅如此,耕地的破壞,也讓這些民眾徹底看不見未來的任何希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