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60章 表麵文章,其實真真假假(1/3)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8514更新時間:2023-05-02 15:06:08

    人類的智慧究竟有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字來進行衡量?這恐怕是就算是後世也不見得能夠完全搞懂的事情,對於斐潛所處的漢代,這個事情就更加的難以度量了。

    斐潛頗有些玩味的看著手下的這些人,對於他們看待詔令的這一件事情反映出來的各自不同的態度頗為感興趣。

    楊修的態度自然是明確的,而荀攸的意思麽,就有些模淩兩可了,似乎不想讓斐潛遵從詔令,又似乎想要說一些什麽別的東西,反正態度有些含糊。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這說起來也算是荀氏的一個態度,而作為荀氏的一份子,在麵對這樣的情況下,感覺為難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趙雲麽,依舊是一臉的平靜,似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但是斐潛覺得,這個倒是趙雲真實情緒的表現,不是裝出來的平靜。因為在當下在座眾人當中,可以說趙雲是唯一一個出身較低,即沒有什麽可以稱道的祖宗,也沒有可以憑借的家族,甚至連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都很少,完完全全的就是一個土根階級,自然也談不上對於這個詔令有多麽深刻的認知,抑或是感覺到了其權威。

    所以趙雲應該是對於詔令敏感度最低的。

    張遼麽,似乎還沒有完全從之前的戰役影響當中擺脫出來,所以對於詔令的也沒有什麽太多的想法,可能還是需要調整一段的時間。張八百,嗯,其實後世有句俗話倒是貼切,若不是生活所迫,又有誰會把自己弄的一聲才華,先不管這句話到底是不是魯迅說的,單說張八百當年曆史上就是為了耍帥才一回?

    肯定不見得。如果不是情況急迫,張八百也不見得會想要搏命,換句話說,曆史上在張八百前麵還要加四個字,或是。就像是桶狹間合戰,勝了是織田大魔王,敗了就是尾張大蠢材。所以成功了打贏了,就是理所當然的張八百大魔王,失敗了,就是強行被降了智商的大蠢材?

    曆史上的張遼在曹操陣營當中,既是降將,也是外姓,而合肥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才新建不久的軍事堡壘,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對抗孫權的北進。所以第二次合肥保衛戰的時候,也不僅僅隻有張遼一個人,還有樂進,李典,薛悌三人同守,並且還有曹操留下的,寫明了讓李典和張遼出戰,樂進和薛悌守城……

    想到這裏,斐潛忽然想起另外的一件事情來,不由得瞄了一眼在末尾坐著的李典。曆史上的李典和張遼並不是多麽的和睦,不過現在麽,因為呂布高順等人在兗州發動的時候,張遼已經不在呂布陣營當中了,所以麽自然也不會像是曆史上那麽的相看兩相厭。

    所以曆史上曹操不可能不知道這個事情,但是又特意交代讓張李二人出戰,是覺得這兩個人相互監督共同競爭,還是想著另外的問題?畢竟當年陷陣營自從高順死後就沒了下文,然後張八百一戰之後,也是死傷眾多,出戰而歸的大概是十分之一,所以張遼當時出戰的八百人,有沒有可能就是高順留下來的那一撥,然後全數填在了合肥之戰當中,最終曹操才對張遼徹底的放心下來?m.X520xs.Com

    斐潛瞎琢磨著,卻讓李典有些緊張,他如今和曆史上的張遼很相似,是降將,麵對自己老東家的時候,要表態麽不是很妥,不表態更是不妥,瞄見斐潛目光在自己身上掃來掃去,後腦勺上麵的汗不由得滾滾而落,咬了咬牙,沉聲說道:

    斐潛頗有些意外的看著李典,示意讓李典說下去。

    李典開了頭,自然隻好硬著頭皮講下去,李典的意思很明確,雖然說印璽代表天子,但是問題是天子手中也沒有印,而是由掌印官保管的,而尚書台又是在荀彧全權掌控之下,這想要做一份詔書還不是簡單得跟喝水似的?

    李典說出這樣的話來,其實也是表示自己豁出去了,也等同於是給斐潛提供了一個可以不遵守詔令的理由。如果說方才的楊修隻是站在斐潛這一邊表示了一種推測,那麽李典就等同於所謂的提供了背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