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15章兵卒百姓有分別,人生大腸包小腸(1/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576更新時間:2023-05-02 15:13:09

    李典到了漢中也有一小段時間了,雖然說在大方向上他依舊是按照了他的步驟在走,也安排了相關的試驗田建設,似乎一切都在有序的進行當中,但是他總是覺得似乎在什麽地方上有一些不對勁。

    直至張章被搶水的村民襲擊的消息傳來。

    李典在勃然大怒之下,準備發兵前往的前一刻,停頓了一下,沉默了些許,然後重新坐了下來,重新審視整個的過程。

    張章無疑是一個不錯的縣令,這一點在李典見到了張章之後,就基本上確定下來了。因為出身於農學士,所以張章的很多主張都比較貼近於農業發展。這雖然可能略有不足,但是對於漢中當下來說並不是什麽壞事。

    漢中還有很多的土地,很多區域等待開發,重視農業發展的縣令,顯然就是一個好縣令,而且因為有了農學士的經驗,所以張章並不會好大喜功的強行上馬一些所謂的政績工程,而是從最基礎的一些小型水利建設開始,消耗不多,卻能見到效果。

    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張章固然有可能是在某些方麵上沒有考慮周全,然而在搶水事件之中,應該沒有什麽錯,至少不是什麽大的錯。那麽既然張章沒有什麽大錯,那麽這個事件的錯誤方,就是兩個村落的那些民眾了?

    這也是李典一開始的想法。打傷了人,自然就是有錯的。可是在李典準備發兵點將過去抓捕那些行凶鬥毆搶水的村民的時候,他的理智敲響了一下警鍾。

    李典坐在桌桉之後,麵沉如水,

    李典決定,不會馬上出兵。

    出兵的習慣,是在陰山養成的,畢竟在陰山之處,如果說南匈奴鬧事,自然就是需要出兵鎮壓,可是現在是在漢中,周邊的胡人也不是南匈奴,而是氐人,還有一小部分的庸人。

    庸人麽,雖然流傳很是古遠,但是基本上已經漢化完畢了,僅僅是保留著一些習慣性的風俗而已,其餘的基本上都和漢人差不多,地盤也比較小,人口稀薄,因此整體上來說基本上不算是什麽事情,即便真有什麽異心,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浪。

    氐人麽,相比較來說就比庸人要多了很多,心思也比較不純。隻不過上一個階段氐人才剛剛被收拾了一頓,而且李典才和幾個氐人王在南鄭見了麵,還開設了試驗田,按照道理來說,氐人也不至於這麽急切,在張遼離開沒有多久,李典也擺著一副親和麵容的時候,擅自動手搞破壞……

    除非是氐人王當中那幾個人內部的矛盾,為了借刀殺人什麽的。

    李典重新審視事件的整個過程。

    錫縣在西城左近。

    上庸三地,從西到東,西城,上庸,房陵。

    房陵就不提了,因為那地方算是和曹軍的交界地,能跑的人基本上都跑了,剩下的人口不多,即便是房陵之中也沒有多少人,而且非常容易就受到侵擾,因此不管是在劉焉時期,還是在張魯執政的時候,亦或是在當下,對於房陵這個區域的投入都不大,除了農業之外,還有一些基本上用來轉運的驛站,其他的就沒有什麽重點的產業了。

    西城和上庸會好一些,人口總數和繁榮度都相對於房陵高出了不少。

    李典原本也防備著申氏。因為在之前他就聽聞張遼說過,之前南鄭的張則和上庸的申氏之間多有往來,隻不過當時是張則在挑頭,而申氏含含湖湖然後又在張則眼看不行的時候又是立刻跳反……

    不過既然申氏是跳反了,李典當然也不可能說立刻就翻臉,因此派遣張章前往錫縣,就是為了準備讓張章積攢一些人望,進而對於西城造成影響,然後慢慢侵壓到上庸一帶。

    如果李典魯莽一些,直接出兵,倒也簡單。可是若是直接找上門去抓捕申氏,並不是一個好辦法,更不是解決漢中上庸一帶現有矛盾的最優解。就像是後世某些人一邊嘴上反對簡單粗暴,宣稱工作要細致要實際,然後出了問題便是不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這個事情,而是隻想著怎樣解決產生問題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