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98章 裂痕(1/2)

作者:空穀流韻字數:4922更新時間:2023-05-02 17:44:39

    鄭海珠鬆江火器廠冶煉鑄造槍膛炮管的工匠們,包括被鄭芝龍從澳門弗朗基炮廠請來的那些,大多不識字,更不會畫圖紙。

    孫元化和李之藻當然歡迎顧壽潛的加入。

    顧公子懂得“界畫”,能畫對亭台樓閣的透視,也就能將銃槍和火炮的側視圖與俯視圖,畫得準確,標記各部位的名稱與尺寸後,作為炮廠的珍貴資料留存。

    顧壽潛又是秀才,舉人功名的孫、李二人,嘴上說著師法西技以強軍,麵上表現得與文盲匠師們達成一片,他們骨子裏,就像後世的民營企業家們,對於團隊中讀書人的濃度,還是相當看中的。

    顧壽潛於是心情大好,想著自己亦與妻子韓希孟一樣,開始日日忙碌起來,並非隻會遊山玩水、吟風頌月。

    如此過了充實的小半個月,顧壽潛估摸著,韓希孟差不多該回到鬆江了。

    正醞釀如何在見到妻兒時,麵帶春風地展示自己用心畫出的繡樣子,不想,等回來的,卻隻是董二丫。

    “少爺,少奶奶命我去韓老爺織坊,帶兩位紡紗工去崇明。”董二丫大大咧咧道。

    顧壽潛麵帶疑雲:“崇明人紡紗織布的本事,在南直隸的名氣亦是響當當的,怎地,還要我們鬆江人去教?”

    “回少爺的話,鄭夫人在崇明尋到了新奇的紡機,一個紡紗工,可以同時紡出許多棉線。但是那機子,又缺胳膊少腿的,少奶奶和夫人琢磨了好幾日也沒弄明白,就想請老爺那邊的幾個能幹婆子去瞧瞧。”

    顧壽潛聽著聽著,眉頭就皺了起來。

    他一個富家公子,於紡紗之事一竅不通,亦無興趣。

    盼妻歸家的期許驀地落空,更令這位丈夫的躁鬱之氣隱隱升騰。

    “二丫,你囉嗦來囉嗦去,真是囉嗦了個沒頭沒腦,她們到底是弄明白了,還是沒弄明白?如果鄭海珠她自己也沒弄明白那機子巧在哪裏,又怎知能讓一人同時紡出好幾團棉紗?她是覺得自己和少奶奶的兩個聰明腦袋都不夠,還得多加幾個,才能成事?”

    董二丫憨厚,但不傻。

    她辨出了男主人話裏話外的譏誚意思,一時惶恐地僵立著,不知再如何回話。

    顧母陸氏素來心軟,便以息事寧人的態度,和聲對董二丫道:“你去韓府請人吧。對了,這次你到崇明後,與少奶奶講,驚蟄已過,海島上蟲豸定已多起來。留工匠在彼處琢磨就好,少奶奶她,當盡早帶小少爺回鬆江。”

    董二丫喏喏應聲,去後宅收拾了兩件韓希孟的夏裙,並小少爺顧左佑的幾樣布偶玩意,兔子般離開文哲園。

    ……

    仲春季節,旱田的棉籽已經播下,水田插秧的時令還未到來。

    長江出海口的崇明島,有了一段短暫的農閑時光。

    近兩百人的鄭家莊,卻比周遭的本土村落繁忙許多。

    毛承北從杭州濠明商社送來的海貿分紅,福建俞谘皋支付的火繩槍貨款,加上運河鎮江至鬆江段的航運保險費,除去旗下產業的各項開支,以及趴帳應急的準備金後,鄭海珠調出了小五百兩銀子,問嶽知縣親戚開的米行買了三個月的糧食,剩下的錢,夠買不少瓦片。

    “各位鄉親,江南再過一陣,就是梅雨季,聞著黴味、做落湯雞的滋味可不好受。咱們趁農閑搶些時辰,先把頭頂上的茅草換成瓦。等年尾,地裏棉花有了收成,鹽布也換來錢,咱們再將屋子的泥牆換成磚牆,莊子外頭也要圍上工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