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2章 千古名城:金陵(1/2)

作者:浮夢三賤客字數:178更新時間:2023-07-10 22:09:17

    第162章  千古名城:金陵

    金陵城位於巢湖以南,大江之畔,交通便利,周圍經過淮國數十年的開發,已經變得比較繁榮了。

    在吞並了楚國大量土地之後,淮國想要將那些土地掌控,最好的辦法就遷都。同時遷都之後,舒地、巢地這些土地也會進行大規模的開發。

    伍子胥在接到修築金陵城的詔令之後,沒有在淮安停留,直接就帶人前往金陵而去。

    王騏已經和孫武、範蠡、伍子胥、文種等大臣們商議討論過了,大家對於遷都金陵都很支持,從戰略上來講,淮國國土太大,淮安地處偏東,並不利於統治。而金陵相對來可以很好的掌控淮國各處。

    而且相比起淮安周圍全是平原,隻有淮河一條防線,金陵的安全性就高很多了。

    雖然淮國立國之後,淮安就沒有被攻陷過,但是並不代表淮安城就安全。淮安北麵隻有淮河。晉國、齊國幾次從北麵進攻,若是淮河失守,到時候淮安就要麵對邦周大軍。

    若不是那幾代淮公都是明君,麾下又有精兵強將,淮安根本不會穩如泰山。

    隻要渡過淮水,接下來距離淮安就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這也是曆代淮國國君都在淮北屯積重兵的原因。

    一旦淮水失守,淮國就要打一場淮安保衛戰了。

    相對來說金陵就安全許多了。金陵北麵乃是巢地,巢湖和巢都以及大別山餘脈將這裏變得易守難攻。東麵乃是吳越之地,南麵是舒地,隻有西麵是楚國。

    此天賜之都也。

    不過楚國被淮國一戰打斷了筋骨,沒有個幾十年恢複不了元氣,而等到淮國遷都金陵後,該擔心的就是楚國了。

    伍子胥率領一萬大軍,七萬民壯修築金陵城。因為是作為未來的都城修建,金陵城的選址和規模都很有講究,以前的金陵邑將作為金陵城的子城。

    大量糧食物資從淮安運送往金陵,有淮國支持,金陵城的建造變得很順利。

    伍子胥選取大江南岸一片略微突起的地方。此地地勢高出周圍有數十米,四周平緩,如同龜背。護城河則是直接從大江之中引流。

    在確定了城池修建位置後,伍子胥劃定地基,然後先行修建護城河,開挖河道,引大江之水,然後用木筏運輸物資,甚至為了運輸物資方便,伍子胥將城中道路挖開,引入江水,讓木筏可以直入城中。

    各種材料用木筏運輸,大大節省了運輸的難度,加快了建造速度。南京城作為都城,城牆高有五丈,地基同樣采用的是巨石堆砌。

    伍子胥遣人去山中開鑿巨石,然後用水運將巨石運送到城牆地基,修築地基之後,城牆之上再用夯土堆砌。

    甚至為了增加粘合度,特意將糯米熬煮成汁,混入城牆之中,經過夯實之後,城牆堅固,幾如岩石。

    在伍子胥修築金陵城的時候,範蠡經過一年的準備,走訪巡視了淮國各地之後,終於開始推行青苗貸。

    範蠡請來王騏的詔令,從書院中調來了一批學生,然後對這些學生進行培訓,告訴他們青苗貸的各項規則,同時教授他們算學,用以計算青苗貸。當然範蠡並不是準備讓他們去推行青苗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