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九章 三苗的曆史(1/2)

作者:切著洋蔥流眼淚字數:4126更新時間:2019-09-24 20:03:52

    第三十九章   三苗的曆史

    荊濤看著一批批被招募過來的新軍,隨後他又想起在羅國湘城閱兵式上所見到的一幕幕,雖說觀看這次閱兵荊濤對羅軍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憑借這些新軍是否能夠擊敗羅國強大的軍隊,荊濤心裏很沒底。但是隨後荊濤想起三苗的曆史便又恢複了鬥誌。

    其實三苗國是有著非常古老曆史的。三苗本是一個南方強大的部落集團,經常侵略北方的中原地區。但是在中原涿鹿之戰後華夏、東夷集團加速融合,獲得更為強大的生命活力,開始沿三苗集團北上的道路反向南下。南陽地區是這一交通線的重要樞紐,也是華夏與三苗集團爭奪之地。後來華夏伐三苗的戰爭正是圍繞著對這一地區的爭奪而展開的。

    剛開始兩個部落聯盟隻是小規模的摩擦,直到中原發展到堯統治時代,華夏部落聯盟與三苗部落聯盟為了爭奪中原地區在丹水一帶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最終以堯帶領的華夏部落聯盟勝利而告終。戰爭後,華夏部落聯盟在中原取得優勢,華夏部落聯盟與苗蠻部落聯盟在血統、文化上進一步融合。

    後來堯讓天下給舜,使得三苗的領袖不服氣,便帶領三苗一族反叛。麵對三苗的反叛舜采取了兩種措施,一種是軍事上的打壓,另外一種是推動中原文化對三苗文化的影響滲透。兩種措施中,文化上的滲透很有效果,但是軍事征伐並不順利,連續很多年都沒有打敗三苗,舜本人甚至死於征途。

    舜雖然死了,但是他采取軍事和文化上的兩種措施為伐三苗奠定了基礎,待到其後繼者禹時,隨著華夏集團力量的進一步強大,兩集團間終於又發生一場大戰。

    根據《墨子·非攻下》上的記載:禹時三苗經常遭到自然災害地震、水災、氣象異常,造成人心惶惶。禹乘機出兵,標榜受命於天,出師前在大巫高陽氏留下的神宮中,由其繼任者主持隆重的受命儀式,當時雷電大作,就像有了天帝的認可,南正重的繼任者、代表東方之神勾芒的巫長執圭參加了典禮。因此禹師士氣大振,在戰場上射殺三苗首領,苗師大敗潰退,從此三苗便開始衰弱下去。

    再後來商湯滅夏時,三苗人始終忘不了三苗就是因為被夏朝的建立者禹所打壓才會衰弱下去,於是發兵幫助商湯滅了夏朝。商朝建立後,三苗和華夏的關係開始緩和。北方民族開始南下,也牽動了三苗民族的遷徙,它促進了民族的大雜居、融合,以及文化的大交流、發展。華夏、三苗的部族界限逐漸打破。但是後來周朝建立,一部分三苗人不願承認周朝的分封,於是他們組成了幾十個大大小小部落又遷移到了長江以南,對外宣稱三苗國,對內由各部落共同推選出來的人來做統領。

    荊濤握緊了拳頭心想:先祖們寧願南遷也不願接受周朝的分封,若是三苗國在自己的統領下被周朝的諸侯國給吞並,那就更加對不起列祖列宗了。於是荊濤便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抵擋住羅國的入侵,好好的保護好族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