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11章 出氣(2/2)

作者:鬼店主田七字數:4080更新時間:2023-07-02 16:47:08

    說是搬,他哪來的行李?最大件就是兩套衣服,最沉的是皮鞋,但穿在腳上。店老板還問:“我說您怎麽連個皮箱也沒帶?”

    “我是來奉天辦事,”郝運笑著回答,“過陣子可能要走,所以沒行李。”安頓好之後,郝運向店老板打聽哪裏有能借用的電話機,給錢也行。

    店老板想了想:“那就隻能去大西門外的東亞舞場了,我知道那有。”並告訴郝運怎麽走,具體在什麽位置,哪個建築附近。

    郝運問:“哪裏能買到奉天地圖?”店老板說書店一般都會有賣的。出了旅館,郝運走出半個胡同,找到一家書店,買了張奉天地圖。見最上麵寫著“奉天市行政區圖”,下麵小字標有“中華-民國六年製”,最下方居然還有英文標注,寫的是MukdenMap字樣,左下角還有圖例,但寫的是“凡例”二字,裏麵有道路、附屬地境界線、鐵道線路、馬車鐵道線路、城壁和土城六種圖示。

    從地圖中能看出,這個時代奉天市的市區就是座方城,四麵有八道城門,中央標著“宮殿”二字,看來那時候還沒有故宮的叫法。郝運用鋼筆把督軍府、交涉處、四平街的鍾樓胡同、小西門外的大茶館胡同、大南門外的吉祥庵胡同和大西門外的什字胡同都圈出來,並在下麵寫上小字。如鍾樓胡同就寫“胡魁章筆莊”,大茶館胡同就寫“盛京時報館”,吉祥庵胡同就寫“紅玫瑰舞場”,什字胡同就寫“東亞舞場”。這些都是他去過的地方,另外再標出重要地點,如“奉天驛”就是火車站。

    標著標著,郝運發現這張地圖上最多的居然不是街道胡同名,而是寺廟道觀。他以前在網上看過很多新聞,說中國以前到處都是寺廟,古時候的中國人很封建,就算沒錢吃肉也得出錢修廟,隻有1949年以後改為社會主義,才開始流行無神論,破四舊時又拆了絕大多數的廟宇。而在民國時期也一樣,但郝運沒想到會有這麽多,大概看了看,竟不下三十幾處寺廟和道觀,廟多而道觀少。

    通過名字就能看出,這些寺廟供奉的神祗很雜,像什麽高台廟、地藏廟、火神廟、般若寺、關帝廟、玉皇廟、華岩寺、吉祥庵、三後廟、普濟寺、馬王廟、天後宮、本願寺、蓮花寺、奉天寺、長安寺、慈恩寺、大悲廟、天齊廟、老虎廟、孫祖廟、萬壽寺、依忠祠、八王寺、太清宮、觀音堂、僧王寺、三賢祠、太平祠、保零寺……名字五花八門,郝運都看花了眼。居然還有老虎廟,難道供的是隻猛虎?有機會得去看看,郝運心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