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83章 全世界都是大明的糧倉(1/4)

作者:tx程誌字數:8478更新時間:2024-01-22 03:52:17

    第483章  全世界都是大明的糧倉

    第512章

    賦和稅雖然都是向百姓征收錢糧,但是目的卻不一樣,賦,字由“貝”加“武”二字組成,即貨幣用於戰爭的意思。而中國古代的稅最早是指對土地產品和工商業的征收。用於國家一般經費。正如《漢書·刑法誌》的記載:“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各國實行”。

    大清先恢複了明朝改革之前的舊製,繼續增收丁稅,而後再弄個“永不加賦”,卻覥個大臉把這當成是一種皇恩浩蕩!

    這就和超市先漲價再打折是一個套路。當然了,所謂的“皇恩浩蕩”也隻能和清初近百年的屠殺、投充、圈地等野蠻政策比一比。

    我大清的永不加賦,卻不承諾永不加稅,其實隻是左手倒右手,掩人耳目而已,錢穆《國史大綱》說道:“自康熙五十年以後,永不加賦一事。清廷徒守‘永不加賦’之美名,而捐例迭開,不啻縱數十、百餓虎豺狼於民間,其害較之加賦為更烈。”

    程世傑承諾的永不收賦,其實非常簡單,朝廷對外用兵所產生的軍費,不會分攤在百姓頭上,而是因為大明目前正在享受著對外擴張的戰爭紅利。

    隨著程世傑這道“程氏永不享賦!”這道聖旨頒布,崇禎皇帝更是心如死灰,無論朱氏子孫再如何有能力,已經無法從程氏手中奪回失去的江山了。

    天下臣民和士紳,哪怕對程世傑再不滿意的地主和士紳,也高呼程世傑萬歲。

    士紳雖然有免稅的特權,卻沒有免賦的權力,國家用兵,征收三餉,士紳同樣也逃不掉,隻是交多交少而已。

    老百姓對程世傑這個安排也很滿意,高呼萬歲聖明。

    太廟之中,洪武大帝、永樂大帝……一直到明熹宗,十五塊靈位默默的矗立著,見證了大明的誕生、輝煌,見證了大明國運急轉直下,見證了大明中興,同樣見證了大明江河日下的曆代先皇仿佛都從陵墓中站了出來,默默的注視著這位由於過度操勞而早早就露出了疲態的子孫,默默的注視著他們曾經傾盡心血治理過的錦繡江山。

    崇禎皇帝看著太廟失聲痛淚。

    在祭天之後,自然是大宴群臣,程世傑不僅大宴群臣,同樣也宴請了京畿的百姓,京畿的百姓也算走運了,二百四十餘萬百姓,以及前來觀禮的百姓,足足有三百多萬人,享受到了程世傑這個新君的大宴。

    這個盛宴,自然不可能像流水席一樣,程世傑讓人準備了一份大禮,送來京畿百姓和前來參加登基大典的百姓們,每一人無論年齡大小,無論男女老幼,分發米一袋,二十斤,羊肉和豬肉各十斤,魚十斤,酒一斤。

    三百多萬百姓,分發出去不過六千多萬斤糧食,對於程世傑而言,無非是從呂宋或南洋多運幾條船而已,至於肉食同樣也是如此,如果是在崇禎朝,就算是有錢,也買不到這麽多的東西。

    然而,現在大明不缺糧食,更不缺酒水,至於肉食,僅僅消耗京畿一小部分而已,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