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七 半島硝煙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中堅力量(2/3)

作者:閃爍字數:10602更新時間:2020-02-25 03:01:34

    模擬某國艦載航空兵的海航岸基航空兵對“共和國”號航母戰鬥群動“突然襲擊”,在艦載戰鬥機來不及加強外圍防空網的情況下,由3驅逐艦與3護衛艦組成的護航戰艦僅能攔截不到60枚反艦導彈。按照一架戰鬥機攜帶反艦導彈,一個波次出動24戰鬥機,突防率80%計算,一輪攻擊就能重創“共和國”號航母。如果麵對擁有重型轟炸機的對手,結果將更加慘不忍睹。

    對抗演習之後,海軍決定設計建造“專業”防空巡洋艦。

    這就是“秦嶺”級巡洋艦地來曆。用山脈為巡洋艦命名,大概是希望巡洋艦能夠像崇山峻嶺般的擋住所有空中威脅吧。

    作為“專業”防空戰艦,“秦嶺”級最出色的就是防空能力。

    擁有八角形平麵天線、每個平麵天線上有個輻射單元、對空探測距離640千米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僅有120千米、能夠跟蹤420個空中目標監視個空中目標、為36枚防空導彈提供中繼製導指令的“神盾18大型有源相控陣,能夠以“間繼跟蹤引導”模式同時照射16個空中目標地火控照射雷達,前後2套、總計128個單元的防空導彈垂直射係統,最遠射程達到千米對付彈道導彈時地射程為160千米,對付低空巡航導彈時的射程為120千米、最大射高35千米地超遠程防空反導遠程艦載防空導彈,賦予了“秦嶺”級強大而且持久的防空作戰能力。

    按照共和國海軍公布地

    “秦嶺”級能夠在1次防空作戰中,分3次攔截總計標。以2枚導彈攻擊1個目標時,命中率超過96%。以此計算,“秦嶺”級在使用遠程防空導彈的時候,能夠在一次戰鬥中擊落個空中目標。

    當然,實戰效率肯定低於理論計算。

    即便如此,“秦嶺”級巡洋艦的防空作戰能力在共和國海軍中仍然屈一指,即便在全球海軍中也算得上佼佼。

    與防空驅逐艦相比,排水量增加大約2000的“秦嶺”級的防空作戰效率提高了至少30%!

    除了防空作戰能力之外,“秦嶺”級的其他作戰能力與驅逐艦相當,並不出色。

    有了“防空支柱”,還得有“反潛屏障”。

    雖然航母戰鬥群內肯定有攻擊核潛艇,或速度能夠跟上航母戰鬥群的電動潛艇,但是作為航母的最後反潛屏障,反潛戰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從第四次印巴戰爭開始,多次海戰證明,多用途戰艦的反潛作戰效能並不高。

    反潛作戰與防空作戰並不一樣,不管是反潛導彈還是反潛魚雷,射程都不會太遠,很少超過00千米,一般都在20千米以內。加上對潛艇的現距離不會太遠,所以反潛作戰具有很強的“突然性”。如此一來,艦隊裏地反潛戰艦需要“麵麵俱到”,同時監視四麵八方的水下情況。

    大型戰艦成本高昂,且作戰效率不會隨排水量等比增加。

    最有效的反潛戰艦應該是排水量適當,航行速度較快,噪音微弱的護衛艦。

    為此,共和國海軍先建造的“全電動水麵戰艦”就是專門執行“專業”反潛護衛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