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八 百年積怨 第三十八章 戰爭跡象(2/3)

作者:閃爍字數:967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2:47

    到此隻能在彈道導彈進入“再入大氣層彈道”階段進行攔截。

    在9日到11日進行地攔截試驗。全都針對“再入大氣層彈道”以證明共和國提供給巴基斯坦地“導彈攔截係統”能力有限。

    在此階段。攔截時間以秒計算!

    因為采用了“彈體分離技術”以印度的2中程彈道導彈的再入大氣層速度都在20馬赫以上。從150千米大氣層最大高度到地麵,最多3C!在這30內,不但要現並且跟蹤導彈彈頭,還要進行攔截,難度可想而知。

    按照霍普金斯提供的數據,6套“空基激光攔截係統”與3套“地基導彈攔截係統”隻能為巴基斯坦提供最基本的“戰略安全保障”。

    在理想情況下,即已經掌握目標彈道、在第一時間確定目標數據,“空基激光攔截係統”需要對目標持續照射1,才能確保摧毀;攔截第二個目標之前,“空基激光攔截係統”需要大約5的冷卻與再瞄準時間。也就是說,30之內,1套“空基激光攔截係統”最多隻能攔截2個目標。

    “地基導彈攔截係統”的作戰方式與“空基激光攔截係統”有所不同,在一般作戰模式下,當目標進入大氣層後,“地基導彈攔截係統”將同時射2枚攔截導彈,對目標進行第

    截。隨後攔截係統自動甄別攔截情況,如果已經摧截係統自動搜索第二批目標,如果未能摧毀目標、攔截係統將射第二批導彈、對目標進行第二輪攔截。因為每套“地基導彈攔截係統”有6條火控通道,所以可以同時攔截6個目標。在80%摧毀概率的情況下,一次能夠攔截9到1C個目標。

    如此算下來,共和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導彈攔截係統”最多隻能攔截枚導彈。

    客觀的說,攔截能力並不差。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係統”也最多同時攔截150個目標而已。

    關鍵還是如何探測與現目標。

    按照霍普金斯提供的消息,共和國部署在巴基斯坦奎達的“遠程警戒雷達”是貨真價實的“戰略導彈監視探測預警雷達”,采用超長波頻段,最大有效探測距離超米,能夠對3000千米內的彈道導彈射情況進行準確定位且在彈道導彈射之後30內測算出導彈的飛行彈道,為攔截工作提供至少5分鍾的預警時間。

    “空基激光攔截”與“地基導彈攔截係統”要想揮作用必須依靠“戰略導彈監視探測預警雷達”提供的目標參數。為此,共和國分別在東北、西北、西南、海南與東南地區建立了5“導彈預警中心”。

    雖然在電子設備小型化幫助下,原先固定部署的“戰略導彈監視探測預警雷達”具備了機動部署能力,但是受雷達工作體製的限製,雷達天線體積非常龐大即便能夠進行空運,也需要花很多時間進行組裝與調試。

    按照霍普金的猜測,9到11日進行的導彈攔截試驗中數據由共和國部署在西北與西南的雷達提供,而不是由部署在奎達的雷達提供。即便由共和國的工程人員負責雷達的組裝與調試工作,也需要0天才能使雷達正常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