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八 百年積怨 第一百四十章 千秋*業(1/3)

作者:閃爍字數:10152更新時間:2020-02-25 03:04:16

    卷八 百年積怨 第一百四十章 千秋*業

    讓焦魃山換了2杯茶,王元慶與顧衛民談到了主要話題。

    “代表大會製度”是共和國的根本政治製度,除了掌握最高立法權的全體代表大會之外,還有各級地方代表大會。

    任何一種製度,都有優秀的一麵與不良的一麵。

    “代表大會製度”優秀的一麵是,在共和國成立後的數十年內,保證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也讓共和國在建國後的艱難時期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從無到有的建立了包括核能、電子、鋼鐵、化工在內的工業基礎,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與共和國幾乎同時建國的印度,因為沒能在建國初期打下重工業基礎,數十年來,一直沒有能夠邁入工業國的門檻,至今仍然是三流國家。

    “代表大會製度”不良的一麵是,國家的權力高度集中,導致政府職權無限擴大,限製了民間力量的發展與進步。雖然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受到束縛的民營生產力,為國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政治對經濟的影響不可低估,政治層麵上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經濟遲早要出問題。隨著經濟實力增長、特別是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政治結構對經濟發展的負麵影響已經非常顯著,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數十年來,共和國領袖沒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原因非常複雜。

    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共.和國老百姓的“公民意識”。

    “公民”這個概念來自西方,與共和.國傳統上的“人民”、“居民”、“國民”有根本上的區別。真正的“公民”是具有社會責任感,願意為社會做貢獻,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渴望獲得社會權利的民眾。

    “公民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共和國推行政治改革的時間。

    毫無疑問,沒有公民意識,政治改革不可能獲得成.功。

    在廣西幹了5年,王元慶把這個問題看得非常清楚。

    政治改革的動力不可能來自“統治階層”。共和國的.政治製度決定了,統治階層是社會的既得利益階層,作為掌握了絕大部分社會資源與全部國家權力的利益集團,沒有任何人願意放棄已經得到的利益與手中的權力,也就不會積極支持政治改革,甚至會想方設法破壞政治改革。

    能夠為政治改革提供動力的,隻有希望獲得更.多利益的民眾。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性”決定了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更多的好處。不管是經濟上的好處、還是政治上的好處,誰都不願意成為別人剝削的對象。問題是,民眾渴望獲得利益的根本動力不是來自低下的生活水平,特別是在共和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曆史的民族,中華文明能夠延續5000年,沒有像其他古老文明那樣被新生文明征服與消滅,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農耕時代的先進勞動力之外,中華民族“逆來順受”的傳統其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簡單的說,隻要吃得起飯,沒人願‘自上梁山’。毫無疑問,民眾對國家過於低下的要求、甚至是毫無要求,不可能成為推動改革的主要力量。隻有當民眾得到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權力,也就是當民眾產生了“公民意識”的時候,才會積極主動的推進政治改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