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九 暗流湧動 第六十章 軍事變革(3/3)

作者:閃爍字數:905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16

    最先發展的,肯定是無人作戰飛機。

    經過2年多開發,2030年8月,由共和國空軍與海軍投資研製的“梵天”無人戰鬥機首次試飛。美國為了在軍備競賽中超過共和國,通過降低技術驗證機的設計指標,讓同樣由神經網絡計算機控製的X-77在6月底完成首飛。隻是美國的運氣確實不好,12月底,X-77在測試低空飛行性能的時候墜毀。

    與X-77相比,“梵天”的最大特色就是具備了基礎作戰能力。

    也就是說,共和國空軍與海軍要的不是純粹的技術驗證機(早在2029年初,共和國的第一架神經網絡控製係統技術驗證機已經實現首飛,隻是投資方不是軍隊,而是由軍情局主導的“炎黃計劃”,而且試飛工作隻秘密進行了10多次,隨後就轉入地麵試驗),而是真正的武器平台。

    更重要的是,“梵天”一共製造了12架。

    雖然隻有4架“梵天”配備造價極為高昂的動力係統,其他8架要麽是控製係統測試平台、要麽進行靜力測試,都沒有配備動力係統,但是已有的4架“梵天”在完成了各項飛行參數測試與武器係統控製測試之後,已經具備基本打擊能力,能夠攜帶基本的對地與對空彈藥打擊地麵與空中目標(進行作戰測試,也是試飛。

    “梵天”的先進之處,還體現在其動力係統上。

    X-77配備的是美國為改進F-35係列戰鬥機研製的新一代渦輪風扇發動機,“梵天”配備的則是共和國陸海空三軍與天兵為下一代空天作戰平台研製的“吸入式電離電磁回旋推行係統”。也就是說,“梵天”不僅用來驗證神經網絡計算機的控製能力,還用來驗證新一代推進係統。雖然這麽做有比較高的風險,但是能夠很好的降低開發成本。在技術驗證階段對兩種新技術進行整合,能夠減少製式武器平台的開發時間,使新式技術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具備大規模裝備能力。

    “吸入式電離電磁回旋推進係統”與第三次軍事變革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能量**”的自然延續。該推進係統的最大特點就是,依靠複合蓄電池提供的強大電能,對吸入的空氣進行電離回旋加速,噴出前融合釋放電能(大部分通過電力回收係統充入複合蓄電池),從而產生推力。與傳統的渦輪發動機相比,因為推進的不是空氣,而是空氣電離後產生的帶電離子,所以作用方式也不是普通的反作用力,而是電磁力,從而不受力學條件的限製,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儲存在複合蓄電池裏的電能。

    新技術,帶來的是更加強大的戰鬥力。

    隻是,新裝備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項鋌輝與裴承毅心裏都沒底,因為試驗場上的測試數據不能代替戰場上的作戰行動!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