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三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3/5)

作者:閃爍字數:15780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23

    雖然這個價格僅為美軍1支航母戰鬥群的50%,但是仍然讓共和國海軍難以消受。

    4年之內,共和國海軍采購了3支航母戰鬥群(準確的說,應該是7年),算是4年內6支航母戰鬥群的正常維持費用,海軍在航母戰鬥群上的開支近10000億元,而海軍同期的裝備采購與維護總經費僅有18000億元。也就是說,海軍將大約55.6%的裝備費用花在了航母戰鬥群上。

    如果按照林嘯雷製訂的發展計劃,共和國要在2040年之前(後來改為在2045年之前)擁有12支航母戰鬥群,則需要累計投入至少30000億元的采購與維持費用,而按照海軍軍費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花在航母戰鬥群上的費用占到海軍裝備總費用的50%以上,從而對海軍的全麵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才造了3艘航母,關於要不要造更多航母的討論就成了共和國的熱點話題。

    2035年初,共和國全體代表大會否決了由國防部提交的該年度軍費預算,主要就是海軍經費急劇增長,太多的錢用在了航母戰鬥群上,對其他軍事力量建設造成負麵影響。經過近1個月的討價還價,在海軍經費縮減了17.4%之後,全體代表大會才最終通過了該年度的國防預算。

    受此影響,“北京”級第二批三艘的建造進度再次延遲,最快要到2038年才能下水。

    看到這裏的時候,裴承毅心裏犯起了嘀咕。

    戰爭在即,元首為什麽要在國防預算上向全體代表大會讓步?

    2035年的軍費預算僅比2034年增長了不到7%,而前3年的軍費增長幅度都在10%左右,2032年(換裝工作全麵開始)的增長幅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4.2%。

    突然縮減軍費開支,肯定有原因。

    裴承毅首先想到的就是戰爭。

    和平時期,軍費預算采用“寬進緊出”的原則,即做預算的時候盡量寬鬆一點,支出的時候盡量謹慎一點。如果弄得好,到年底還能有5%左右的節餘(一般情況下,節餘的經費將自動計入下一年國防預算)。戰爭時期,軍費預算采用完全相反的原則,做預算的時候盡量謹慎一點,支出的時候則不以戰爭需求為重,基本上每場戰爭打下來,預算都有巨大缺口,比如藏南衝突的戰爭預算缺口高達5500億元,半島戰爭的戰爭預算缺口更是高達35000億元。

    元首“削減”國防預算,肯定在為戰爭做準備。

    想到海軍的造艦計劃,裴承毅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與陸軍、空軍不同,海軍的建造周期更長,1艘航母從動工到服役至少需要7年,再到形成戰鬥力共需要10年左右。即便海軍在2030年之前就已開始擴充軍備,也要到2040年之後才能見到效果。毫無疑問,王元慶不會把對付印度的時間拖延到2040年之後,因為他將在2037年卸任。

    關鍵是,共和國海軍能夠擔當起重任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