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六十章 協同作戰(3/4)

作者:閃爍字數:15368更新時間:2020-02-25 03:06:12

    袁晨皓笑了笑,說道:“我說你不在指揮部,調整作戰心動的事情由你決定,說不定淩雲霄正在找你呢。”

    “讓他找去吧,找到我的時候,行動已經開始了。”

    袁晨皓笑著搖了搖頭,沒再多說什麽。

    “你去把西線部隊的情況調出來,等下到休息室找我。”

    裴承毅到了休息室後不久,袁晨皓就帶著一台掌上計算機趕了過來。

    雖然把重點放在了東線戰場上,但是考慮到巴軍的實際戰鬥力,以及進攻克什米爾印控區的意願,裴承毅留了一手,把61、62與66軍派了過去。3個軍中,隻有66軍是標準重裝軍,61軍與62軍在2032年的現代化改編中,按照戰略反應部隊的標準組建,作戰能力與77軍相當。

    看上去,部署在西線戰場上的部隊並不多。

    關鍵問題不是部隊多寡,而是基礎條件能否支持部隊作戰。

    與東線戰場相比,西線戰場上的最大問題就是基礎設施不到位。雖然共和國在西藏阿裏地區的南部地區,也就是象泉河沿岸修建了大量軍事設施,空軍基地就有5座(門士、曲龍、東波、香孜與曲鬆);還從門士引出了一條通往劄達、最終到達曲鬆,貫通整個劄達地區的鐵路直線;鐵路沿線修建了數十條通往各處軍事基地的高等級公路,到2035年初,公路的通車裏程達到1500千米。但是受喜馬拉雅山的阻隔,阿裏南部地區的軍事基地對作戰行動的幫助不是很大,重型部隊仍然得依靠地麵道路網機動,而該地區並沒有通往印度西北地區的鐵路與公路線,地麵作戰仍然得依靠巴基斯坦控製的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問題就在這裏,克什米爾巴控區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後。

    出於各種各樣的因素,巴基斯坦並不重視克什米爾北部地區的基礎建設。比如克什米爾地區本來就很偏僻,人口密度不高,城鎮不多,投入巨額資金修建鐵路與公路的經濟意義並不大;修建完善的道路交通體係也存在嚴重的戰略安全隱患,因為發達的交通體係同樣可以為敵國進攻提供便利。

    到2035年初,巴基斯坦用了20年的時間,隻修通了由伊斯蘭堡通往斯利納加的高等級公路,克什米爾巴控區內公路通車裏程不到2000千米,除了經紅其拉甫口岸通往巴基斯坦的戰略大通道之外,隻有一條從列城出發、經喀喇昆侖山口、連接到新藏公路線上的低等級公路。

    基礎設施不完善,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沒有用。

    更重要的是,這場戰爭不是20世紀60年代的那場戰爭,充當主力的不是靠雙腳機動的步兵,而是靠輪子機動的機械化部隊。在交通不夠完善的情況下,部隊很難在戰場上發揮應有作用。

    從這也能看出,裴承毅在西線部署3個軍的根本意圖。

    66軍是重裝軍,裝甲力量十分強大,戰鬥力頂得上巴軍5個裝甲師。如果巴軍無法在克什米爾地區取得突破,甚至被印軍擊潰,66軍就將從戰略通道進入巴基斯坦,參加克什米爾地區的地麵戰鬥,甚至幫助巴軍攻打克什米爾南部地區。以克什米爾地區的道路交通情況,為了支援66軍作戰,共和國必須動員200架戰術運輸機,並且在沿途修建多處能夠供戰術運輸機起降的野戰機場。66軍打開通往印度西北地區的大門之後,再以空運的方式將2個戰略反應軍投入戰場,實施縱深進攻。隻要能夠占領一條主要交通幹線,比如從拉合爾到阿姆利則的鐵路線,就能投入更多的地麵作戰部隊。此時,增援部隊不一定需要由陸路前往戰場,可以由海路前往巴基斯坦南部港口,然後利用巴基斯坦的鐵路向前線機動,從而大大降低後勤保障難度。

    3個軍的兵力不算多,卻足以改變戰場態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