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六十八章 動員(1/4)

作者:閃爍字數:15532更新時間:2020-02-25 03:06:18

    卷十 龍騰九天 第六十八章 動員

    王元慶回到元首府的時候,葉致勝已經在書房裏等了半個小時。

    “最新的調查報告。”葉致勝將帶來的黑皮文件遞給了王元慶,順手拿起放在桌上的香煙,說道,“時間很緊張,所以引用了部分以往的調查數據,更詳細的調查報告還在製訂之中,預計明天上午才能完成。”

    王元慶點了點頭,翻開了文件。

    時間緊張不是葉致勝的錯,戰爭剛剛爆發,王元慶在昨天晚上做出了向印度正式宣戰的決定,留給葉致勝搜集整理國防力量調查報告的時間隻有幾個小時。萬幸的是,在此之前葉致勝已經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全麵戰爭拚的是國家綜合實力,特別是國家的國防實力。與針對弱國的戰爭不同,與印度這種地區性大國的全麵戰爭,更受考驗的不是軍隊的戰鬥力,而是國家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可以說,曾經在紀佑國執政期間擔任元首首席助理、在趙潤東執政期間擔任國家副主席的王元慶最清楚軍事工業生產能力對大規模戰爭的意義。半島戰爭、日本戰爭都考驗過共和國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特別是日本戰爭,如果不是趙潤東與王元慶花了數年的時間進行準備工作,共和國必然會遇到很多難題。

    與日本戰爭一樣,這場戰爭的規模不會小到哪裏去。

    因為這是一場地區性質的.大規模戰爭,所以王元慶更加關注陸軍與空軍的裝備彈藥生產能力,畢竟海軍的建設周期過於漫長,除非戰爭延續好幾年,不然戰時動員機製不會對海軍造成太大的影響。

    粗略翻看了一下,王元慶點上了香煙。

    軍事工業的生產能力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王元慶不會打沒有把握的仗。如同當年策劃日本戰爭一樣,藏南衝突結束之後,王元慶利用軍事工業改革的機會,對共和國的軍事工業生產結構做了全麵調整,不但大規模引入民間資本,還陸續製定了相關的法律與製度,對民營軍火企業加以限製,其中包括在戰爭狀態下,民營軍火企業應該盡到的責任與義務,把民營軍火企業納入了國家的戰略規劃。通過出台國家長遠戰略規劃的方式,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了政府在軍事工業建設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比如為軍火企業提供政府貸款擔保,降低軍火企業的營業稅收等方式,讓軍火企業在和平時期建立更多的軍火生產線,而不是按照銷售標準建立生產線。

    以J重型製空戰鬥機為例,如果.按照和平時期的銷售標準,中重集團隻需要建立1條生產線,就能每年為客戶提供至少500架,最多1000架戰鬥機,滿足包括共和國空軍與海軍、以及海外潛在客戶的購買需求;實際上,中重集團一共建立了4條生產線,其中2條生產空軍的JA,1條生產海軍的J,另外1條則專門為海外潛在客戶生產出口型的J係列戰鬥機。按照此標準,在以正常方式運轉的情況下,每年能夠為所有客戶提供至少800架J係列戰鬥機;如果滿負荷生產(不考慮銷售,生產線每天運轉8小時),每年生產至少1600架J;如果超負荷生產(生產線24小時運轉),每年至少生產4000架戰鬥機。建立更多的生產線,意味著更大的投入。為此,中重集團獲得了由政府提供的貸款擔保,並且將建立生產線的花費計入了戰鬥機的生產成本之中。雖然這一做法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J在海外市場上的競爭力,但是軍火不同於普通商品,在性能第一的情況下,價格偏高並不是影響銷售的主要因素。

    與之類似,共和國的其他軍火生產線都在4年間得.到了增強。

    當然,決定軍火生產效率的不僅僅有生產能力,還.有軍隊需求。

    按照葉致勝提供的調查報告,在共和國空軍基.本上奪取了製空權、海軍基本上奪取了製海權的情況下,對包括J、J-17在類的高技術兵器的需求量不會太大,空軍與海軍也沒有必要在戰爭期間全麵擴充編製,主要就是滿足部隊的戰損補充需求。相對而言,真正需要大力生產的是陸軍的武器裝備,以及各種彈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