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零一章 戰略警戒(2/4)

作者:閃爍字數:1542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6:47

    受技術條件限製,戰略預警係統經常發出錯誤警報。

    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在美蘇冷戰期間,北美防空係統(美國國家導彈防禦係統的前身)總共發出4萬多次虛警,平均每天3次以上。哪怕隻犯一次錯誤,都將導致美國把手裏的數萬枚核彈頭投向前蘇聯。前蘇聯的戰略預警係統也在40多年的冷戰期間發出了數萬次虛警,其中任何一次虛驚都有可能導致毀滅性的災難。共和國擴大核武庫之後建立了更加完備的戰略預警係統,越複雜的係統越容易出故障。根據戰略情報局的統計數據,在2020年到2034年的15年間,共和國的戰略預警係統總共發出11000多次虛警,平均每天2次以上。

    因為核大國間相互確保摧毀,核威脅從未消失,所以虛警率再高,也不能廢除戰略預警係統。為了避免預警係統出錯導致的災難性後果,每個核大國都建立了完備的戰略反應機製,由多個機構評估戰略情勢。交叉對比後做出戰略決斷。美國總統做出戰略決斷前,就要聽取包括國防部、國家安全局、中央情報局在內的多家機構的情勢評估報告。

    雖然共和國的戰略反應機製沒有這麽複雜,但是國家元首需要3個獨立運作機構的評估報告,其中總參謀部與軍情局的評估報告最為重要。除非敵國的核彈頭已經落到共和國本土,不然隻有在總參謀部與軍情局的情勢分析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元首才能做出戰略反擊決策。為了確保元首在戰略決策上犯錯,在元首向戰略反擊部隊下達反擊命令的時候,必須由總參謀長、或者軍情局長、或者戰略情報局長、或者中央警備部隊司令同時向反擊部隊下達命令。換句話說,必須有1名政府高層領導人與1名軍隊高級將領同時下達反擊命令,戰略反擊部隊才會發動反擊。

    如此複雜的決策與指揮體製,肯定有其合理性。

    從中也能看出,總參謀長與軍情局長在共和國的戰略力量中的重要性。當年紀佑國把軍情局從總參謀部的下設機構提升為獨立運作的情報機構,正是為了避免軍情局在總參謀部的管轄之下喪失獨立判斷能力。

    接到戰略情報局發出的警報,李存勳立即用專線電話聯係了項鋌輝。

    兩人在電話裏談了不到1分鍾,達成共識之後,分頭動身前往元首府。

    萬幸的是,李存勳與項鋌輝都認定印度進入最高戰略警戒狀態,不等於印度打算立即動用核武器,對共和國沒有構成致命威脅。

    兩人趕往元首府途中的時候,共和國的戰略防禦係統已經啟動。

    按照部分國家的看法,戰略防禦具有與戰略打擊同等的戰略地位,因為當某個國家持有足以抵抗敵國戰略打擊的堅固盾牌時,就會無所忌憚的使用進攻的利矛,提升戰略防禦能力,等於降低戰略打擊門檻,從而使戰略打擊常態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戰爭,如果共和國沒有足以抵禦日本戰略打擊的戰略防禦能力,不但不會先發製人的摧毀日本核設施,甚至不會挑起戰爭。但是共和國與美國一直認為戰略防禦係統是純粹的防禦係統。不但與戰略打擊能力毫不相幹,還對全麵銷毀核武器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共和國與美國建立起國家戰略防禦係統之前,核大國之間確保相互摧毀的戰略打擊機製就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戰略防禦機製,導致超級核大國的核武庫中塞滿了足以毀滅全人類100次的核彈頭。戰略防禦係統出現之後,不但有效降低了核武器的威懾能力,打開了核裁軍的大門,使核大國的核武器數量減少了90%以上,還為最終銷毀所有核武器奠定了基礎,從根本上瓦解了懸在全人類頭頂上的達莫克利斯之劍。

    兩種不同的觀點,反映了兩個層麵上的核國家的根本利益。

    無力建立國家戰略防禦係統的核國家自然不希望手裏的核武器變成擺設,而有能力建立國家戰略防禦係統的國家自然不想放下手裏的盾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