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二十五章 追趕者(3/4)

作者:閃爍字數:15480更新時間:2020-02-25 03:07:08

    作為另外一個掌握了核間能爆炸技術的國家,美國早已秘密進行了爆炸試驗,而且利用收集到的爆炸數據建立了數學模型,用計算機分析了大威力爆炸裝置在各種環境下的破壞效果,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的破壞力過大,隻能在人口稀少的野外戰場上使用。如果用在人口密集的市區內,後果將不堪設想。根據杜奇威拿到的試驗報告,如果在加爾各答這樣的大城市內使用,一枚當量為5噸TNT的大威力炸彈對爆炸點附近500米範圍內的人員有致命效果,對爆炸點附近500到1000米範圍內的人員有致殘效果,按照每平方千米2萬人口計算,1枚大威力炸彈能夠炸死1.57萬人,炸傷4.71萬人,因為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嚴重破壞,所以大部分傷員得不到及時救助,最終的死亡人數很有可能超過2萬。

    雖然美國反對將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列入核武器名單,但是在杜奇威看來,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器,肯定配得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稱號。

    按照國際戰爭公約,交戰雙方不能在戰爭中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裴承毅為什麽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加爾各答使用大威力炸彈?

    僅僅為了減少39軍的戰鬥傷亡嗎?

    杜奇威覺得這個理由過於牽強,雖然攻打加爾各答的難度超過了之前的任何一場城市攻堅戰,但是以39軍的戰鬥力,問題不是很大,傷亡也不會很大。考慮到中國人對戰爭傷亡的容忍能力,39軍的傷亡肯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不是為了減少傷亡,就是為了加快進攻步伐,盡快占領加爾各答!

    盡快占領加爾各答的目的是什麽?

    如果說讓39軍盡快休整,就過於勉強了。39軍最後參戰,官兵的狀態遠沒有到需要休整的程度。再說了,以39軍的編製,就算裴承毅打算讓這支戰鬥力最強悍的重裝甲軍參加西線決戰,也不會在第一時間派上戰場,而會等到西線決戰打響之後,讓其在適當的時候參加戰鬥。也就是說,39軍進行休整的迫切性並不高。如果從長遠考慮,即36軍與37軍遲早得停下來,到時候肯定要派上另外一支部隊,因為39軍的戰略機動能力最差,所以裴承毅很有可能把39軍留下來,把其他更便於轉移的軍隊派往西線戰場。如此一來,39軍更不需要立即進行休整。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打下加爾各答。

    既然39軍不需要休整,那麽裴承毅肯定想把39軍派往別的地方。

    想到這,杜奇威頓時明白了過來。

    裴承毅的戰役部署終於浮出水麵了。

    隻要能夠讓39軍盡快從加爾各答的戰鬥中解脫出來,就能讓77軍前往瓦拉納西與54軍並肩作戰。到時候,即便27軍遇到了麻煩,也可以讓39軍借道孟加拉國,前去對付印軍東北集團軍群。

    歸根結底,裴承毅的目的就是要把77軍派往瓦拉納西。

    也就是說,裴承毅的根本目的還是要在西麵發起一次大縱深進攻,打垮印軍的北方防線,為西線總決戰做準備。

    放得很長遠的戰略目光,也是很有野心的戰役謀劃。

    弄清了裴承毅的目的還不夠,還得想出應對的辦法。

    既然77軍肯定要去瓦拉納西,裴承毅很有可能把空降163旅捏在手上,等到地麵進攻取得突破之後,再讓空降163旅參戰,取得更大的突破。

    如此一來,印軍必須死守安拉阿巴德,不惜一切代價的頂住54軍。

    不僅得頂住54軍,還得擊潰54軍。

    杜奇威換了個角度,如果按照他的安排,肯定會讓54軍提前攻打安拉阿巴德,迫使印軍收縮防線,在77軍到達之前包圍安拉阿巴德。打到這一步,再根據情況決定77軍的作戰任務,即到底是首先協助54軍占領安拉阿巴德,還是在54軍的掩護下向西突擊。因為54軍的戰鬥力足夠強悍,即便沒有77軍的協助,也能包圍安拉阿巴德,如果行動夠快,甚至有可能占領安拉阿巴德,所以77軍沒有留下來協助54軍的可能性並不大,很有可能在54軍包圍安拉阿巴德之後,以最快的速度向西突擊。如果算上留在瓦拉納西的24軍將在數日之後恢複戰鬥力,更應該讓77軍提前西進,到時候大不了把24軍派上去,用2個軍的兵力肯定能夠打下安拉阿巴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