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四十六章 剛猛打法(2/4)

作者:閃爍字數:1621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7:25

    對付這種由地下坑道係統支撐起來的防禦陣地,最有效的武器就是特種炸彈。

    用作戰參謀的話來說,就算使用溫壓彈,也不見得能夠摧毀印軍的地下工事。隻要印軍稍有準備,就會在主要的地下工事上安裝專門用來對付溫壓彈的耐熱耐壓門,使溫壓彈很難殺傷躲在裏麵的官兵。事實上,空降部隊在修建防禦陣地的時候,肯定會為屯兵所、彈藥庫等重要地下洞庫安裝耐熱耐壓門。

    為了盡量避免使用特種炸彈,裴承毅決定嚐試一下。

    4點30分,陸航的12架26B在印軍陣地上空連續投下了20多噸溫壓彈。

    20分鍾後,第381裝甲旅再次踏上印軍陣地。

    與作戰參謀的預測一樣。印軍再次蜂擁出現在陣地上,與裝甲部隊交火,而且讓進攻的裝甲部隊損失了近10輛坦克與戰車。

    5點過,進攻部隊再次撤了下來。

    這次,裴承毅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按照計劃,第381裝甲旅必須在天亮前取得突破,至少要占領部分陣地,然後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對付負隅頑抗的印軍。

    眼看著天就要亮了,第381裝甲旅還在印軍陣地外徘徊,拖下去不是個辦法。

    5點45分,天亮前最後一輪空中支援開始。

    擔任支援任務的仍然是陸軍航空兵,24架26B低空攻擊機排成縱隊,在地麵偵察兵的引導下,陸續進入印軍陣地上空投下特種炸彈。

    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特種炸彈的威力,避免在占領陣地之後與印軍糾纏,唐應龍不但派出偵察兵為攻擊機群提供現場“指揮”,還讓隨他前來的軍部作戰參謀規劃了整個轟炸行動,精心安排每一個轟炸點。每個轟炸點與相鄰轟炸點的間隔距離為800米,特種炸彈的引爆深度為50米。雖然引爆深度超過了印軍地下工事的最大深度,但是特種炸彈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到達地表時,因為介質密度發生變化,會有一部分衝擊波在地表反射回來,在某些區域產生疊加效果,使衝擊波的能量翻倍,產生更大的破壞力。試驗早已證明,衝擊波的破壞力與所含能量的3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說,能量提高1倍,破壞力提高8倍。雖然除了疊加加強的區域之外。還有疊加減弱的區域,但是由加強區域產生的強大破壞力,足以彌補減弱區域產生的損失。在距離爆炸點水平麵投影400米的範圍內,隻有抗震級別達到12級的地下建築才能扛住特種炸彈產生的衝擊波。除了戰略級別的地下指揮中心,沒有一種地下建築的抗震達到12級。

    轟炸效果非常明顯,連等在10多千米外的第381裝甲突擊旅的官兵都能感受到。

    因為26B逐一進入投彈,每次投彈前,都要由偵察兵確定上一次轟炸的效果,決定是否需要補充轟炸,所以轟炸行動一直持續到天亮,最後1架26B離開的時候,已經是6點55分了。

    偵察兵評估最終轟炸結果的時候,唐應龍讓擔任第三次進攻任務的官兵吃了早飯。

    7點15分,偵察兵發來消息,印軍陣地上沒有生命活動跡象。

    15分鍾後,第一批主戰坦克與裝甲戰車開上了印軍陣地。

    為了謹慎起見,唐應龍讓協同進攻的步兵在踏上印軍陣地後就下車作戰,免得像前兩次進攻那樣,讓10多名步兵隨同戰車一起完蛋。

    雖然在占領印軍陣地的過程中,進攻部隊遇到了零星抵抗,但是沒有多大影響,幾個沒死透氣的印軍很難對進攻部隊構成威脅。

    當然,唐應龍還是很小心。

    控製了地表陣地後。他沒有讓步兵去搜索那些沒有完全坍塌的地下坑道,而是讓偵察兵與工程兵帶著生命探測儀與專門探測地下目標的小型雷達上了陣地,對整個陣地進行拉網式的搜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