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起硝煙(3/4)

作者:閃爍字數:1654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7:34

    別的不說,裴承毅手裏的支援力量能夠同時滿足兩個方向上的作戰需求嗎?

    進行戰役規劃的時候,這個問題就顯得非常突出了。

    因為新德裏方向上的作戰行動關係到了巴軍,比較複雜,所以裴承毅親自負責該方向上的戰役計劃。按照他的估計,在隻投入3個野戰軍的情況下,要想在1個月之內打下新德裏,至少得投入600架戰術戰鬥機與400架低空攻擊機,另外還得投入大約三分之一的戰術空運力量;如果要按照元首的最高要求,即在20天之內打下新德裏,空中支援力量至少得增加50%,空運力量則得增加30%。如此算來,裴承毅得把手裏半數以上的空中力量與空運力量放在西線戰場上。

    拿到由袁晨皓負責的另外一份戰役計劃之前,裴承毅就知道這行不通。

    袁晨皓負責西進作戰行動,按照他製訂的作戰計劃,在首先投入24軍的情況下,至少需要為進攻部隊提供1200架戰術戰鬥機與700架低空攻擊機。因為西進作戰遠離後方補給線,工程部隊修複交通線的速度跟不上部隊的推進速度,所以需要動用70%以上的戰術空運力量為進攻部隊運送作戰物資。

    兩者相加,遠遠超過了支援力量的實際兵力。

    裴承毅還得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袁晨皓在製訂作戰計劃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攻打新德裏的行動,將更多的支援任務分配給了炮兵,沒有過分倚重航空兵。實際情況會不會如此,以及提高炮兵作戰強度對後勤保障造成的影響,都有可能使袁晨皓的作戰計劃在實施的時候進行重大調整。

    總而言之,裴承毅手裏的支援力量遠遠無法滿足作戰需求。

    解決辦法隻有兩個:一是推遲西進作戰行動,等到新德裏方向上的進攻行動取得實質性進展之後再開始,避免兩條戰線上的支援高峰時期同時到來,從而更加合理的分配支援力量;二是增加地麵部隊投入,降低作戰部隊對遠程支援力量的依賴性,采用一慢一快的進攻戰術,錯開兩條戰線上的高峰時期。

    相對而言,裴承毅更願意選擇後者。

    西進行動絕對不能耽擱,因為印軍正努力加強博帕爾以西地區的防線,在納爾莫達河南岸構築更加堅固的防禦陣地。如果不能趕在印軍做好準備之前發起進攻,突擊戰將變成攻堅戰,進攻行動肯定會受到影響,甚至功虧一簣。

    投入更多的地麵部隊不是不可能,隻是投入哪個戰場?

    換句話說,就是“一慢一快”中,哪邊慢,哪邊快?

    因為攻打博帕爾的作戰行動比預料的順利得多,所以38軍還有部分戰鬥力,特別是第383機械化步兵旅還有足夠的戰鬥力,另外2個旅也能在短暫休整後再次開赴戰場。77軍的情況比較糟糕,隻是淩雲霄不會錯過機會,很有可能在全麵恢複戰鬥力之前,率領部分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比如第772裝甲突擊旅參戰。54軍正在按照計劃休整,部分作戰部隊能在9月15日左右恢複戰鬥力。21軍正在趕來,預計在9月10日左右到達博帕爾。如果實在有必要,還可以在9月15日之後調遣36軍或者37軍參戰。當然,裴承毅手裏最有力的軍隊是27軍。

    雖然27軍在印度東北地區部署了1個月,但是大部分時候都沒有執行戰鬥任務。開赴博帕爾之前,27軍的主要任務就是收編投降的印軍東北集團軍群,官兵基本上不存在戰鬥疲勞問題。袁晨皓沒有讓27軍擔任突前任務,不是不打算使用27軍,而是準備在24軍取得突破之後再讓27軍擔任主攻任務。也就是說,先讓24軍撕開印軍的主要防線,再讓27軍一鼓作氣的打到阿拉伯海沿岸地區,最大限度的發揮2個戰略反應軍的戰鬥力,避免一次性投入過多兵力導致部隊戰鬥力全麵下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