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六十九章 新德裏的災難(2/5)

作者:閃爍字數:16588更新時間:2020-02-25 03:07:44

    從某個角度講,印度政府的做法無可厚非,任何國家在戰爭時期都會對戰略物資加以管製,而糧食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更重要的是,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恒河平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農業耕種地區,每年能種三季水稻,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糧食生產國(第一是共和國、第二是美國),糧食產量並不低,但是比起其龐大的人口數量,印度的糧食產量根本就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大約三分之一的糧食需要進口。戰爭爆發前,印度的戰略糧食儲量僅夠滿足全國3個月所需,而印度製訂的戰爭計劃是堅持好幾年。恒河平原在9月之前淪陷(9月是糧食收割期),印度丟掉了最大的“戰略糧倉”,糧食問題更加突出,加強管製理所當然。

    從這個角度看,裴承毅堅決主張先東後西的戰略進攻路線,很有道理。

    恒河平原是印度的主要糧食產區,但不是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印度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以新德裏為中心、僅占印度國土總麵積六分之一的西北地區。也就是說,控製了恒河平原,西北地區的印度人就將麵臨吃飯問題。

    事實上,在裴承毅忙著指揮軍隊攻打新德裏與蘇拉特的時候,緬甸與尼泊爾派遣的占領軍正在積極組織占領區內的印度人出來收割糧食。為了獲得當地人的信任,占領軍不但沒有征收糧食,還出人出力幫助印度人收割糧食,並且答應按照雙方的協商價格,讓印度人用豐收的糧食換取化肥、農藥、種子、農具等農業生產物資。隨著占領區政策逐步出台,占領軍還答應當地人以糧食、農副產品從占領軍那裏換取布匹、藥品、家電、自行車、煤炭等等生活必需品。對占領區內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來說,占領軍的這些政策能夠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好處。

    毫無疑問,新德裏的市民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更重要的是,戰爭爆發之後,共和國空軍一直在轟炸新德裏。雖然沒有專門針對新德裏的糧食倉庫,但是仍然有不少存放糧食的倉庫,特別是軍隊控製的倉庫遭到了轟炸。更要命的是,為了摧毀倉庫裏的物資,轟炸機經常使用添加了鋁熱劑的燃燒彈。最保守估計,至少有50萬噸糧食被燒成了灰燼,而這相當於1200萬新德裏軍民一個月的口糧。對於原本存糧就不多的新德裏來說,無疑是天大的災難。

    因為產糧區過早淪陷,大量存糧被毀,所以在9月初,印度政府調低了配給額度,將糧食供應削減了三分之一。即便如此,很多市民仍然無法按時領到口糧,因為新德裏的存糧太少了。根據留在新德裏的記者與外國使館人員在戰後提供的消息,9月15日,新德裏黑市上的大米賣到了每千克1000萬盧比。如果按照印度官方匯價相當於10美元,如果按照黑市匯價則相當於100美元。無論哪個價格,都貴得驚人。要知道,同期的國際黃金價格也不過每克60美元。

    由此可見,9月20日,新德裏大部分家庭的米缸都見底了。

    與饑餓的市民成反比的是,新德裏守軍並沒餓肚皮。為了保持軍隊的戰鬥力,除了提高軍人的配給額度之外,印度政府還首先保證軍隊糧食供應。說實話,印度政府這麽做,也是希望能夠招到更多的軍人。反過來說,很多“響應”號召的年輕人,不過是想到軍隊裏混口飯吃,並不是真心替政府賣命。早在9月20日之前,印度憲兵就槍決了幾十名盜取軍事物資的軍人,而這些軍人盜取的不過就是幾袋大米或者麵粉,根本不是所謂的軍事物資。而這些盜取“軍事物資”的軍人中,絕大部分都是有好幾個孩子的父親,他們所做的,不過是想讓自己的子女填飽肚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