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八十二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3/4)

作者:閃爍字數:1593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7:55

    毫無疑問,美孚公司並不打算與印度政府接觸,因為印度政府根本不會與美孚談判。

    如此一來,美孚公司為印度電網開出的價格由2500億美元減少到了150億美元。

    在三堅集團提出的500億美元總采購額中,另外350億美元就是美孚公司在印度開辦的14家電力設備與電子設備製造企業的購買款項。

    不得不承認,美孚公司是眾多美國企業中比較幸運的一個。

    因為印度的電子產業中心在海得巴拉與班加羅爾,也就是印度南部地區,所以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孚在印企業並不存在南遷的問題,即便被印度政府征收,也沒有因為工業大轉移而受到嚴重破壞。更重要的是,談判開始的時候,印度南部地區基本上還在海得巴拉政權的控製之中,大部分工業沒有遭到重點轟炸。

    正是如此,三堅集團才開出了350億美元的“天價”。

    當然,這個天價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14家企業的基礎設施與生產設備不能受到嚴重破壞。根據這一點,藺慕勳才提出,三堅集團隻能以海外礦業資產支付75%,也就是375億美元的款項。隻要前提條件不成立,三堅集團隨時可以撕毀合同。

    對這一要求,美孚公司完全無法接受。

    在美孚看來,主要問題不在他們身上,畢竟戰爭是“不可抵抗因素”,既然三堅集團願意購買美孚在印產業。就應該承擔相關風險。

    當然,美孚的這一說法並不成立,因為這不是純正的商業談判。

    談到最後,雙方達成了一份基本協議,即因戰爭造成的破壞,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由誰承擔責任。簡單的說,如果是共和**隊炸掉了美孚在印工廠,三堅集團仍然得按照談判價格支付購買款項。如果是印度軍隊破壞了美孚在印工廠,則由美孚公司承擔。

    可以說,這個款項非常公平。

    確定了關鍵問題後,雙方對“一攬子收購價格”進行了最後的較量。

    最終,三堅集團以175億美元的現金、以及350億美元的礦業資產收購美孚公司所有在印資產。

    “讓利”25億美元,完全在三堅集團的預料範圍之內。

    事實上,談判開始之前,藺彥博隻要求在750億美元之內收購美孚在印資產。而按照藺彥博的承諾,每少付1億美元,藺慕勳等談判人員就將獲得1000萬美元的提成,其中藺慕勳占50%。也就是說,在少付了225億美元的情況下,藺慕勳能夠拿到25億美元的高額“獎金”,參與談判的18名三堅集團高層每人能夠分到6250萬美元。毋庸置疑,為了這麽多的獎金,藺慕勳與談判人員肯定會拚命。

    當然,美孚與三堅的談判很有代表性。

    作為最先簽署的“雙邊合同”,美孚在談判中大舉讓步之後,對其他美國企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誰都不能否認美孚在美國的地位,更不能否認美孚與美國國會、美國國務院、甚至與白宮的密切關係。在眾多參與談判的美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看來,美孚幾乎以“跳樓價”的方式甩賣在印資產,不是說美孚的在印資產沒有價值,而是有特別的含義。準確的說,就是美孚有內幕消息,知道拖下去沒有好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