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十章 轉折點(3/4)

作者:閃爍字數:1543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10

    如果CNN的猜測沒有錯,僅僅為了政治改革,王元慶就將留下來了。

    與CNN相比,半島電視台的觀點完全相反。

    雖然半島電視台也認為,王元慶在擔任紀佑國的首席助理期間參與了共和國的戰略規劃工作,而且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半島電視台並不認為紀佑國在離任前確定了王元慶的政治前程,甚至認為紀佑國沒有刻意扶持王元慶,而是王元慶在廣西的表現最終贏得了共和國高層的信任與支持。最關鍵的是,王元慶深受紀佑國的影響,絕對不會做出對國家不利的事情。

    與CNN一樣,半島電視台認為王元慶有很多理由放棄第三屆任期,但是隻要一個理由就充足了,即“政治改革”。

    首先得承認非常重要的一點,即“政治改革”是王元慶最大的政治成就。

    不管是CNN、還是半島電視台、或者其他新聞媒體都承認這個觀點。與其他的成就相比,“政治改革”對共和國的影響最大、最深遠,某些人甚至將將其提到了曆史的高度上,認為“政治改革”與“商鞅變法”、“辛亥**”、“南昌起義”一樣,是影響共和國曆史的重大政治事件。

    承認了“政治改革”的地位,等於承認了王元慶的政治使命。

    由此出發,半島電視台堅信,王元慶可以為了政治改革獻出一切,也就不會為了第三屆任期而使政治改革喪失意義。

    問題就在這裏,即王元慶謀求第三屆任期,將使政治改革徹底失敗。

    雖然半島電視台沒有否認王元慶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推動政治改革方麵無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更得承認,政治改革的最終目的是“還政於民”。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得約束統治者的權力、讓統治者受到被統治者的限製。毫無疑問,共和國的最高統治者最應該受到限製,也就是說,共和國國家元首的權力必須被削弱,具體的方法就是由集體決策取代個人決策,而完成政治改革的具體方法就是全麵推行民主。由此可見,“寡頭政治”是政治改革的最後一道障礙,也是最高的一道障礙。要想完成政治改革,就得消除“寡頭政治”。在此情況下,王元慶還有什麽理由爭取第三屆任期呢?

    無數的事實證明,王元慶與紀佑國一樣,擁有崇高的理想,而且可以為了理想付出一切。

    針對CNN提出的問題,半島電視台也做了猜測。

    與CNN的觀點一樣,半島電視台也認為共和國在現階段,需要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隻是半島電視台並不認為王元慶是不可替代的選擇。換句話說,有人能夠替代王元慶。

    根據半島電視台的分析,王元慶早就選好了接替人,而且做了多手準備。

    如果半島電視台的分析正確,那麽藏南衝突之後,王元慶就在為共和國的未來謀劃。也就是說,王元慶為了共和國的未來親手策劃了印度戰爭。雖然半島電視台的分析驚世駭俗,但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根據共和國在2036年下半年陸續公布的一些資料(主要是一些魯拉賈帕尼政府的檔案),早在藏南衝突爆發之後,印度就在為全麵戰爭做準備。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也就是說,共和國在更早的時候就在為戰爭做準備了。雖然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不敢相信共和國能夠在半年之內擊敗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但是這隻能說明,王元慶有著過人的膽識與魄力,並且絕對信任共和**隊的戰鬥力。從戰後的一係列事情來看,王元慶製訂的戰爭時間最多1年半,也許為1年。雖然這是戰爭實際持續時間的2到3倍,但是仍然足以讓人覺得瘋狂。問題就在這裏,王元慶決心在其任期內解決最後一個周邊問題,擺明了不想把麻煩留給下一屆政府。半島電視台由此斷定,王元慶這麽做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想第三次出任共和國國家元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