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十五章 智者千慮(3/4)

作者:閃爍字數:1417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14

    不管哪種觀點是正確的,中美冷戰的實質不會發生變化。

    在共和國與美國都沒有把握通過“熱戰”的方式擊敗對手之前,或者“熱戰”的代價過於巨大的情況下,中美都不會貿然走上直接對抗的舞台,也不會輕易放棄通過代理人戰爭削弱對手的機會。

    正是看清楚了這層關係,裴承毅才鬆了口氣。

    雖然推動馬島危機的正是共和國與美國,但是雙方都無意站到前台,都想通過一場規模有限的戰爭達到有限的目的。毫無疑問,規模有限的地區戰爭將是軍人的舞台,特別是優秀軍人的舞台。甚至可以說,接受阿根廷的邀請之前。或者說接受李存勳的安排之前,裴承毅就考慮到了這一點,知道馬島衝突不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終肯定會以一種妥協的方式結束,不然他不會答應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

    事實上,軍情局獲得的情報早就證實了裴承毅的猜測。

    按照軍情局提供給裴承毅的情報,早在2036年初,也就是在馬島發現了稀有金屬礦藏的時候,美國就與英國達成了一份秘密協議,隨後美國企業介入了勘探工作。別的不說,僅此一點就足以決定美國在馬島危機中的影響力。換句話說,如果馬島爆發戰爭,美國企業在馬島的投資受到威脅,美國就有理由介入戰爭。雖然按照軍情局的判斷,隻要共和國在馬島衝突期間保持強硬立場,並且采取某些實質性的行動,充分利用國際輿論,美國就會三思而後行,不大可能直接介入衝突,最多為英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美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隨著局勢加劇,美國卻遲遲沒有明確表態,甚至多次表示願意充當英阿雙方的調解人,為和平解決馬島紛爭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與配合,由此可以斷定,美國並沒有全麵介入的想法。

    雖然軍情局沒有給出最後的答案,即美國會不會出兵參戰,但是根據軍情局在情報中做出的分析,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除非第三方力量介入,或者出現了某種讓美國不得不親自介入的情況,比如戰事久拖不決、或者英國遭受了難以承受的損失等等,不然美國絕對不會冒險介入馬島衝突。

    看到這裏,裴承毅也明白了過來。

    裴承毅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李存勳早就掌握了這些情報,知道隻要不撕破臉皮,美國能夠容忍某種程度的挑釁行為,比如向阿根廷派遣軍事顧問。裴承毅甚至有理由相信,共和國已經與美國達成了某種協議,或者是默契。

    大國在鬥爭中達成秘密協議或者默契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從根本上講,大國間的對抗,本身就是掌握國家大權的利益集團之間的對抗,說簡單一點,共和國與美國的對抗,就是共和國民族資本家與美國華爾街財團的鬥爭。拋開用來蠱惑民眾的所有輿論與宣傳、比如“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集體主義”等等表象,讓民眾了解真相,並且做出理智的決策,相信絕大部分共和國與美國的公民不會選擇對抗,而會選擇合作,因為隻有合作才能共贏,才能給雙方帶來更多的好處。

    利益集團利用國家間鬥爭獲取好處,而要獲得民眾支持,特別是選民的支持,就得拿出許多堂而皇之的理由,簡單的說,這就是所謂的“政治需求”。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美國的新聞媒體要將共和國宣揚成一個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的“集權國家”,而共和國的新聞媒體則要將美國宣揚成一個被壟斷集團、寡頭政客控製的“黑暗國家”。可以說,鬥爭本身就是一種形式,而不是目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