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二十九章 野心家(3/4)

作者:閃爍字數:14728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27

    如果從純經濟的角度看,塞隆的這一政策與實際情況背道而馳。因為阿根廷的問題不是軍工企業太少,而是必須削減國防開支,減少用在國防建設上的費用,讓國民獲得更多的社會財富,以刺激國內市場發展,降低經濟對出口的依賴。也就是說,應該重點幫扶的肯定不是軍工企業,而是受到冷落的中小企業。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塞隆就在為戰爭做準備。

    事實上,早在塞隆參加競選,提出了“振興民族企業”的競選口號時,一些西方評論機構就斷定阿根廷將在幾年之內用武力收複馬島。

    4年下來,塞隆的努力並沒白費。

    雖然阿根廷的經濟一蹶不振,甚至離不開共和國提供的援助,但是阿根廷的國防工業體係在這4年內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4年間,阿根廷的軍事工業終於走上了正確的發展軌道。

    在此之前,曆屆阿根廷政府都在為建立完全的國防工業體係而努力。毫無疑問,這是非常錯誤的發展方式,事實上,沒有一個類似的國家建立起了完善的國防工業體係。比如隔洋相望、國情與阿根廷比較類似的南非,作為非洲地區最發達的國家,在建立國防工業體係的時候,南非並沒走大而全的道路,而是根據自身的需求,建立起了非常具有特色的國防工業體係,其生產的G係列自行榴彈炮、“茶隼”武裝直升機等武器裝備不但性能優良,還受到了國際市場的追捧。以阿根廷的國情,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與共和國的良好關係,加上自身的優勢力量,肯定能夠超越南非。隻不過,阿根廷當局高估了國家實力,做出了最為錯誤的選擇,導致大量寶貴資源浪費在了重複建設上。經過10多年的努力,阿根廷在軍事工業領域並沒取得多大成就。

    按照塞隆的規劃,僅僅4年時間,阿根廷的軍事工業就洗心革麵。進入了嶄新的時代。

    根據基本國情與實際需要,阿根廷政府重點扶持造船業與航空製造業。因為與共和國關係密切,所以僅用了4年,就取得了傲人的成就。

    可以說,阿根廷當局終於把握住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進入21世紀,全球造船業的格局就發生了重大變化,共和國迅速超越日本與韓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造船國。隨著電力**爆發,造船業進入一個嶄新時代。2030年之前,共和國仍然是全球第一大造船國,由共和國建造的各類電動船舶(包括混合動力船舶)航行在全球各大海洋上,巔峰時期,共和國在全球造船業中所占的份額超過了40%。隨著技術飛速發展,特別是模塊化建造技術由軍用艦艇建造領域進入民用船舶建造產業,共和國的造船業開始萎縮。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大量船舶的建造訂單落入了其他國家的造船廠手中,共和國的造船廠隻能依靠軍隊的訂單維持運作,但是本質上,共和國仍然是第一大造船國,因為電動船舶的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共和國手中,通過出口成品或者專利的方式,共和國的造船廠根本不需要為生計發愁。

    阿根廷政府在這個時候加大對造船業的扶持力度,無疑正好趕上了最佳時機。

    航空製造業的情況也比較類似,雖然電動飛機的大規模使用,使全球航空製造業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在掌握了核心技術之後,共和國正在通過零配件轉包的方式,逐步將技術含量不高的製造業轉移到國外,隻在國內保留最重要的核心產業。按照造船業的發展模式,不出10年,共和國的企業就將逐步淡出航空製造業(準確的說,應該是民用飛機的組裝業務)。

    當然,阿根廷政府扶持造船業與航空製造業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國防建設。

    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在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阿根廷造船廠中,隻有4家造船廠具有建造與維修軍用艦艇的資質,其中位於布蘭卡港的聖何塞造船廠的規模最大,具有建造大型水麵戰艦的能力,而位於羅薩裏奧的聖薩爾瓦多造船廠是阿根廷唯一能夠建造與維修潛艇的造船廠。雖然按照軍情局的說法,阿根廷的造船廠最多隻能按照共和國提供的設計圖紙建造大型戰艦與電動潛艇,而且艦艇上的關鍵設備需要從共和國進口,並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造艦能力,但是受海軍建設周期的影響,也不可能在戰爭期間建造戰艦,對阿根廷海軍來說,這幾家造船廠最大的意義就是維修艦艇的能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